返回列表 发新帖

5月10日晚 总台大型纪录片《文脉春秋》走进四川会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10 18: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从烟雨朦胧的江南水乡到充满人间烟火气的茶马古道,从青山抱古城、古都望千年到焕发新生的现代都市……散落于中华大地的一座座古韵小城,看似风格各异,却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见证与传承。

去年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推出大型系列纪录片《文脉春秋》,首次以中华五千多年的历史地理变化为背景,以历史文化名城为单位,探寻其历史文化、营城智慧、独有格局、特色风貌,讲好文脉赓续的故事,对“何以中国”作出回答。今晚(5月10日),历史文脉的触角就将延伸至一座西南小城——四川会理,看蜀韵滇风何以连绵千年、流光溢彩。

会理,地处四川省最南端,金沙江北岸,与云南省隔江相望,是两省交界处的一个交通要冲。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就在《史记》中提及一条古道,它便是从成都平原出发,穿越云南,最终通往南亚的“蜀身毒道”。会理就是这条古道由川入滇的重要节点。早在公元前111年,西汉武帝在这里设县建制,始称“会无县”。正是源于这里是“川原并会”之地,历史上的会理虽几经更名,却始终离不开一个“会”字。

明朝初年时,会理古城修建军事卫城。“土为金,砖为银”,在城墙的夯土墙外包裹上墙砖,当地俗称“金包银”。砖石间以石灰、糯米浆等作为黏合剂,增强了城墙的坚固性和防御性,很好地应对了南方的潮湿气候,城墙的使用年限得到极大延长,可以屹立百年不倒。古城连接内城与外城的北门城楼——“拱极楼”,始建于明洪武三十一年,是古城中建筑年代最久的建筑。城门上镌刻着“永固北辰”四个大字,寄托了历史上当地军民对中央王朝“江山永固”的企盼。

随着明朝卫所制度和中原移民的迁入,会理成为一个多民族杂居、多元文化融合之地。会理辖区面积仅有4527平方千米,现有居民包括汉族、彝族、藏族、回族、傣族等35个民族,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县级行政区之一。也正是因为文化的交流融合,会理的火锅也不同于热辣的川式火锅,反而更接近北方的铜锅涮肉,应该是旧时中原移民带来当地的。

如今,会理的知名度正持续攀升,2023年,会理接待游客525万人次,平均每个会理人要接待13个外来客。这座原本隐身山间的小城,为何变身热门旅游目的地?还有哪些宝藏惊喜不为人知?

5月10日18:20,锁定央视综合频道(CCTV-1),跟随《文脉春秋》,去天府之南、彩云之北,会会这座“很会的”千年古城。

记者:任琳

来源:四川观察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于 2024-5-10 19:12: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0 20:26: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0 20:33: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0 20:38: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0 23:50: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