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充市高坪区江陵镇嘉陵江畔有一座“固碳番茄工厂”——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全气候智能温室。5月5日,记者走进该智能温室看到,工人们乘轨道车在2万余平方米的小番茄林穿梭,忙着分拣、采摘鲜果,水肥一体滴灌系统不断给小番茄“投喂”……一幅现代农业景象跃然眼前。
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2017年2月开工建设,是四川省政府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推进中法、川法合作的现代农业重点示范项目,也是法国与中国联合实施的国家级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建成欧标循环农业区、湿地生态修复区和康养水镇,被列入法国《2015气候计划》项目、2015年全球气候峰会扶持项目。
该智能温室作为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南地区第一个半封闭的全气候智能温室,探索出了一套生物固碳和智慧农业相结合的发展新模式。
温室内设备补光中 资料图
栽培槽、暖通轨道兼容管、植株间暖通管、LED补光……在该温室内,一行行碧绿的小番茄植株藤蔓盘旋而上,高达3米,如同一个个“固碳标兵”。温室控制室的电脑上,气温、相对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数值一目了然。
一个个圆润鲜亮的小番茄挂满秧藤,秧藤根部“种”在无土栽培的椰糠条带上。小番茄植株下部是白色风筒,上面有无数个通风小孔,用于空气循环、温度调节和输送二氧化碳。
“这个白色风筒是我们为小番茄增施二氧化碳的关键,也是小番茄高产的秘密武器之一。”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全气候智能温室现场负责人江敏对记者说,今年预计可以采摘小番茄250余吨,目前已采摘150余吨,产量是传统种植的2倍以上。
“我们通过与法国、荷兰等农业公司技术合作,为温室安装了一套智能控制系统和设备。”江敏表示,设备收集外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智能控制系统再根据小番茄生长需要,通过白色风筒补充到温室内,再通过光合作用转换成小番茄的“一日三餐”,从而实现“碳中和”“碳利用”。
“传统的农业更加关注光和肥料、水,而忽视了二氧化碳气肥的作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380ppm左右,而小番茄植株进行光合作用最适宜的二氧化碳浓度为1100ppm—1500ppm,所以温室内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助于提高小番茄的产量和品质。”江敏说,此类技术在法国、荷兰等现代农业国家已经普遍应用。
江敏举例说,阴雨天气向温室内排放1500ppm的二氧化碳浓度,打开补光设备,几个小时浓度仅剩500ppm。“传统温室内的小番茄植株常处于‘饥饿’状态,定期给温室补充二氧化碳气体,不仅能促进植株根系发育,提高植株光合作用的强度和效率,还能让小番茄植株对叶霉病免疫。”
工人采摘小番茄中
据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全气候智能温室工作人员统计,2万余平方米的“番茄工厂”一年固碳量200余吨,相当于植树10000余棵,对嘉陵江南充段凤仪湾区域气候调节效果明显。
专家点评:
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全气候智能温室专家站人员表示,固碳是减缓气候变暖、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途径,目前全球主要有物理固碳和生物固碳两种方式。物理固碳是将二氧化碳长期储存在开采过的油气井、煤层和深海里;生物固碳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碳水化合物,以有机碳的形式固定在植物体内或土壤里,而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全气候智能温室属于生物固碳中的一种方式,既积极应对了气候变化、又推动了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全媒体记者 杨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