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番茄工厂”年固碳200余吨 相当于植树1万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8 18: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在南充市高坪区江陵镇嘉陵江畔有一座“固碳番茄工厂”——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全气候智能温室。5月5日,记者走进该智能温室看到,工人们乘轨道车在2万余平方米的小番茄林穿梭,忙着分拣、采摘鲜果,水肥一体滴灌系统不断给小番茄“投喂”……一幅现代农业景象跃然眼前。

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2017年2月开工建设,是四川省政府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推进中法、川法合作的现代农业重点示范项目,也是法国与中国联合实施的国家级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建成欧标循环农业区、湿地生态修复区和康养水镇,被列入法国《2015气候计划》项目、2015年全球气候峰会扶持项目。

该智能温室作为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南地区第一个半封闭的全气候智能温室,探索出了一套生物固碳和智慧农业相结合的发展新模式。


温室内设备补光中  资料图

栽培槽、暖通轨道兼容管、植株间暖通管、LED补光……在该温室内,一行行碧绿的小番茄植株藤蔓盘旋而上,高达3米,如同一个个“固碳标兵”。温室控制室的电脑上,气温、相对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数值一目了然。

一个个圆润鲜亮的小番茄挂满秧藤,秧藤根部“种”在无土栽培的椰糠条带上。小番茄植株下部是白色风筒,上面有无数个通风小孔,用于空气循环、温度调节和输送二氧化碳。

“这个白色风筒是我们为小番茄增施二氧化碳的关键,也是小番茄高产的秘密武器之一。”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全气候智能温室现场负责人江敏对记者说,今年预计可以采摘小番茄250余吨,目前已采摘150余吨,产量是传统种植的2倍以上。

“我们通过与法国、荷兰等农业公司技术合作,为温室安装了一套智能控制系统和设备。”江敏表示,设备收集外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智能控制系统再根据小番茄生长需要,通过白色风筒补充到温室内,再通过光合作用转换成小番茄的“一日三餐”,从而实现“碳中和”“碳利用”。

“传统的农业更加关注光和肥料、水,而忽视了二氧化碳气肥的作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380ppm左右,而小番茄植株进行光合作用最适宜的二氧化碳浓度为1100ppm—1500ppm,所以温室内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助于提高小番茄的产量和品质。”江敏说,此类技术在法国、荷兰等现代农业国家已经普遍应用。

江敏举例说,阴雨天气向温室内排放1500ppm的二氧化碳浓度,打开补光设备,几个小时浓度仅剩500ppm。“传统温室内的小番茄植株常处于‘饥饿’状态,定期给温室补充二氧化碳气体,不仅能促进植株根系发育,提高植株光合作用的强度和效率,还能让小番茄植株对叶霉病免疫。”

工人采摘小番茄中

据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全气候智能温室工作人员统计,2万余平方米的“番茄工厂”一年固碳量200余吨,相当于植树10000余棵,对嘉陵江南充段凤仪湾区域气候调节效果明显。

专家点评:

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全气候智能温室专家站人员表示,固碳是减缓气候变暖、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途径,目前全球主要有物理固碳和生物固碳两种方式。物理固碳是将二氧化碳长期储存在开采过的油气井、煤层和深海里;生物固碳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碳水化合物,以有机碳的形式固定在植物体内或土壤里,而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全气候智能温室属于生物固碳中的一种方式,既积极应对了气候变化、又推动了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全媒体记者  杨波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于 2024-5-9 06:02: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赞赞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9 10:31: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重庆
嘉陵江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