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创新团队已完成实验室级磷酸锆核级树脂小批量生产,未来需建立中试生产线进行试制及造粒放大实验”“我公司研制的高精度压力传感仪,需要通过压力检测仪器进行校准与测试”……近日,在总部位于四川绵阳科技城新区的中国(绵阳)科技城中试服务公共平台运营中心,一条条来自高校、院所、科技企业的中试需求信息,正与重庆、成都、绵阳等地的研发测试机构、技术服务中心等进行对接。
2024年9月,四川省首个整合线上线下全链条中试公共服务能力的平台——中国(绵阳)科技城中试服务公共平台(以下简称“公共平台”)正式上线。公共平台催生了中试服务的“绵阳模式”,即利用线上平台“穿针引线”,在线下针对场景、载体、金融等方面开展中试服务。
“中试是科技成果从形成产品到产业化的关键时期。这一过程充满着不确定性,需要匹配海量的资源,提供针对性、精细化的服务。”公共平台负责人曾信告诉记者,目前该平台已聚集136家中试服务机构,30余个中试生产线和测试线,形成了标准、专利、产品等多维度的中试知识支撑体系。
“我公司自主创新的‘多元素掺杂共生氧化锌晶须高电导高密度溅射靶材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是否具备中试前景,需要专家‘把脉’。”2024年10月,绵阳市三台县祺又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戴祺又,在公共平台发布了这条中试项目信息,随即引起公共平台运营部部长张雅秋的注意。张雅秋联系了中国(绵阳)科技城新区生态节能环保低碳产业研究院院长李谦等3位材料领域的平台入库专家,现场为企业支招。
“我们已在公共平台中推出委托研发、检验检测、试制生产等8项技术‘硬’服务,以及市场调研、专利布局、成果评价等8项科技‘软’服务。”曾信说,目前该平台已集聚游洪建、张世明、赵勇等20余位行业内知名工程师、研究员,协助开展中试项目管理、项目评估等,为公共平台重大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咨询。
“通过公共平台搭桥,不到两个月,我们便完成了45次中试计量检测服务,不仅成本下降约20%,而且效率实现了大幅提升。”四川星空航发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负责人李兴亮说,通过线上平台“牵线”,公司已与位于成都的四川启睿克科技公司达成合作,解决了过去将中试产品送往省外测试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为企业创新成果产业化提速。
同时,绵阳科技城新区还设立5000万元“先投后股”专项资金和1亿元中试基金,对公共平台的科技成果、中试项目“扶上马、送一程”。
“线上搭平台、聚资源,线下全链条、全周期服务的模式,正推动各类中试研发平台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曾信举例说,2024年11月公共平台建成以来,首批入驻企业之一四川五八增材科技有限公司已在绵阳科技城新区落户。该企业拥有轻量化零件3D打印关键技术,整合了绵阳相关科研院所创新团队技术及专利,采用科技成果(技术)许可(授权)模式,由第三方牵头组建。通过公共平台全周期服务,该企业已实现融资4000万元,将重点面向基于增材制造的创新产品设计、仿真、制造等产业方向发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