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世界川菜大会上,连山回锅肉、德阳果汁牛肉等特色美食悉数亮相。姚金帮 摄
“我对川菜的回锅肉、麻婆豆腐印象最为深刻。在我们老家,华人也比较多,结婚等重大庆典时我们也吃中餐。”现年20岁的Jongrak是就读于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新能源汽车专业的一名留学生,他来自泰国清迈市芳县一个美丽的村庄,谈起川菜,他饶有兴致地向记者介绍了起来。
德阳是川菜之乡,川菜第一部菜谱《醒园录》的诞生地,诞生了连山回锅肉、大刀金丝面、糯米咸鹅蛋、中江八宝油糕等为代表的一批川菜经典美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川菜不断演变创新,川菜厨师们走出四川,将其带到世界各地。前不久在德阳举办的第七届世界川菜大会,德阳的特色川菜,更是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巴适”的美食,影响着世界的口味。
德阳的川菜
让“老外”爱不释“口”
近年来,随着中外文化交流交往的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走进四川、走进德阳工作、学习、生活,他们对川菜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川菜已经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他们的生活。
Jongrak中文名叫段明柱,是中泰混血,父亲来自云南。今年3月份来到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展开为期一年的学习。来德阳的半年多时间里,他慢慢喜欢上了这座城市,平时学业空闲时就会和同学、朋友逛街,品美食。
第七届世界川菜大会上,外国留学生兴高采烈地品尝美食。德阳传媒记者 文潇 摄
“因为我爸爸是中国人,所以我们也吃中餐,只是相比德阳这边的川菜,我们那边的川菜进行改良过,更加符合泰国当地人的口味。”Jongrak告诉记者,对他而言,在德阳,无论是生活上还是语言沟通上都没有太大的障碍,回锅肉、麻婆豆腐等都是他耳熟能详的菜品。
第七届世界川菜大会上,外国留学生饶有兴致地观看美食烹饪。德阳传媒记者 文潇 摄
Diego来自印度尼西亚的首都雅加达,他来德阳求学一年多时间了,他给自己取的中文名叫谭迭戈。“我们雅加达人也喜欢吃辣,只不过不吃麻。来德阳一年多时间,我已经吃得惯川菜了,冒菜、鸡公煲、火锅、回锅肉都很喜欢吃,尤其是回锅肉特别好吃。”Diego告诉记者,他的家乡有不少华人开的川菜馆,只不过为了适应当地人的饮食习惯,对菜品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很受当地人欢迎。
第七届世界川菜大会上,商家展示的三星堆文物造型的火锅料。姚金帮 摄
“韩国人很能吃辣,所以川菜的辣我可以接受。四川的辣椒里放了很多香料,所以辣得很香,味道更馥郁。”韩国美食博主朴大一定居成都,他曾多次来到德阳品尝美食,大刀金丝面、哑巴兔都是他镜头里的“明星”。在朴大一的印象中,他吃过最辣的川菜不在自贡而在德阳。他形容这道菜:“肉小小的,很入味,真的是辣得让我痛并快乐着!”在广汉逛完三星堆博物馆后,他吃了一份大刀金丝面套餐后意犹未尽,又点了一碗,并喊话粉丝“如果你们来广汉的话,必须吃(大刀)金丝面,必须逛三星堆(博物馆)”。
一代代传承人
让老手艺焕发新生机
川菜的根在四川,川菜的魂由一代代传承人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发展,这使得川菜出川的步伐走得更加稳健、踏实。
连山回锅肉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连山回锅肉由代昌明(代木儿)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研创发明,至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近年来,代梅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先后创新研发了精品晾竿回锅肉、柚叶回锅肉等特色菜品,同时结合现代化发展,推出人工智能管理,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连山回锅肉的根在连山,我这些年一直在思考、尝试在传承的基础上改进与创新,让连山回锅肉更加符合消费者追求健康的消费理念。”代梅表示。
代梅展示巴掌大的肉片。唐焕云 摄
在代梅的苦心经营下,代木儿连山回锅肉的名片被不断擦亮。餐厅平时每天可接待七八十桌,五一小长假、国庆黄金周、春节期间,每天接待量更是达到200多桌。今年相比去年接待量还略有提升。
第七届世界川菜大会上,连山代木儿回锅肉惊艳亮相。德阳传媒记者 文潇 摄
如果说连山回锅肉代表了“创新”,另一道广汉名菜——广汉缠丝兔,则体现了“守正”。形态完整的兔子,用细绳从颈部缠至后腿,呈螺旋形缠绕,腹部缠紧不露料,体表呈棕褐红色或红棕色,味香浓郁,咸香适宜。制作缠丝兔是一门老手艺,即使在批量生产的今时今日,它的传统技艺仍在。除了最后一道工序烘烤用的是机器,前期的选料、腌制、缠绕等都是人工操作。
生产加工中的广汉缠丝兔。(熊家婆食品 供图)
而如何让老手艺焕发出新生机,使产品更符合现代人对健康生活的需求,是黄晓辉接过母亲“熊家婆”接力棒后考虑更多的问题。“兔肉具有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以及高蛋白的特性,在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健康的当下,我们不断迎合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实现企业稳步发展。”黄晓辉表示,今后,公司将在守正的基础上,加大创新力度,让广汉缠丝兔这个品牌走得更远。
“舌尖上的德阳”
让人们生活有滋有味
在川菜美食的江湖中,中江挂面、糯米咸鹅蛋、什邡板鸭等本土特色菜数不胜数,以其活色生香的丰富滋味满足着德阳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味蕾。
细如发丝的中江挂面。唐焕云 摄
说起中江美食,就不得不提到中江挂面。中江挂面源远流长,创于宋,盛于元,明代被列为向皇帝进贡的“御面”,清代以来被称为“银丝面”。面条细如发丝、洁白空心、光滑柔韧,风味独特,回锅如新,有“洁、白、细、柔、空”的“五绝”赞誉。因其独特的工艺、极佳的口感和风味,以及符合营养科学的原料搭配,深受消费者喜爱。2007年,中江手工挂面制作技术被列入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成为“地理标志产品”。
近日,德阳市罗江区糯米咸鹅蛋非遗工坊入选2024年四川省优秀非遗工坊名单。糯米咸鹅蛋非遗工坊依托经营主体四川潺亭记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每年收购农户新鲜鹅蛋8至10万枚,农户从最开始的17户发展到固定农户96户,散户400余户,利用自己的销售平台为农户销售水果、猪牛羊、家禽和禽蛋等农牧产品,带动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令人垂涎欲滴的什邡板鸭。唐焕云 摄
什邡板鸭俗称烧腊鸭子。古籍《王家尚食谱》中记载,北宋文豪苏东坡,与朋友饮用绵竹蒸蜜酒时,佐酒之物便是什邡板鸭。每一只什邡板鸭,都是鲜亮其外、精妙其里、香而不妖、嫩而不生、肥而不腻、熟而不泥,从鸭肉到鸭骨,均透着浓浓香味。这样的香浓与其独到的选材和独特的制作流程息息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