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一袭红衫、一只长嘴壶,“鹤鸣茶社社花”让非遗茶艺火到海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因为一个年轻人,成都百年历史的鹤鸣茶社变得更生动了。

她是李小婉(本名李婉婉),自称“鹤鸣茶社社花”,也被戏称“鹤鸣外交大使”,精湛的茶艺总能吸引一连串着迷的外国人。互联网上,她的表演视频生动、搞怪,性格泼辣又幽默,非遗茶艺火到TikTok。China travel持续火热,吸引着一拨又一拨世界各地的人到访。

一个坦荡、自信的中国年轻人,正在向世界重新介绍一个百年的中国茶社。

▲李小婉正在表演长嘴壶茶艺

非遗茶艺火到TikTok

12月份,进入寒冬,露天的鹤鸣茶社仍是桌椅板凳扎堆。方寸之地,人挤人挨着坐,跑动起身间,桌上的茶盏轻易就被碰响。

一抹平稳穿梭在茶客间的“红色”身姿最亮眼。但凡李小婉拿出长嘴壶、摆好姿势,气氛便能瞬间随着茶水热气蒸腾起来——目光、手机、摄像机齐刷刷聚焦在她的身上。

一片叫好声里,不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也不乏外国面孔。李小婉解释,今年以来,到鹤鸣茶社的外国人数量激增,包括英国、美国、法国、俄罗斯等世界各地的友人。

“很多外国人看完非遗茶艺表演,惊呼‘Chinese gongfu’,有人甚至现场要拜我为师。”李小婉介绍,有外国人会亲自上手尝试倒茶,有时被烫也舍不得放手。

外国人看茶艺表演的体验互动被拍摄下来,在社交网站上火了。不少外国游客说自己是在TikTok上看见她的视频,特意前来。

▲李小婉正在表演长嘴壶茶艺

当然,面对茶艺招式,也有外国人不理解:“为什么泡个茶,要先耍一套功夫?”国内游客也有同样的疑问:“这些花哨的动作有什么用?”

李小婉解释,如果茶艺师安静地坐着泡茶,不一定能吸引人观看,但如果一位长嘴壶茶艺师能够表演,音乐一响,所有人迅速聚拢,欣赏完甚至还愿意交谈,茶的知识自然就传播出去。

“长嘴壶茶艺在我看来就是一种媒介,它是想要了解茶文化的敲门砖。”这位茶艺师表示,茶艺表演保留了四川人最早喝茶的状态。

四川茶叶,包括花茶、绿茶、蒙顶甘露等,茶叶芽头都很细嫩,100度的沸水直接冲泡会苦涩,80度左右的热水,通过茶艺师的“功夫”不会直接冲在茶叶上,而是沿着茶杯缓缓倒入,这时候茶叶自然旋起,激发茶叶本身的香味。

可以说,通过一套动作将沸水降到80~85度,不仅考验茶艺师的“表面”功夫,也在考验茶艺师面对质疑时,对中国茶文化是否有足够的了解和自信。

《茶馆》里写到,“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在鹤鸣茶社,一些中国“市井文化”被传播。

面对前来体验茶艺的外国人,李小婉会科普:俗语有云,“茶七饭八,酒十分”,给客人的茶倒七分满是一种中国人的尊重,也是一种关怀。

“这位会中文的外国人当时便觉得懂了,起身时,茶水啪一下碰到桌子,刚好洒出三分之一,他说‘这刚好,气氛满了’,旁边人全笑了。”李小婉说,这样心领神会,通过一杯茶“友好”地化解不同语言的尴尬和隔阂,鹤鸣茶社几乎每天在发生。

▲鹤鸣茶社

自学英语,让茶艺招式有了英文名

如今的鹤鸣茶社拥有十位茶艺师,其中九位都是穿白长衫的男性,李小婉是唯一穿着红色长衫的女生,“鹤鸣社花”的名头不胫而走。李小婉表示,不是没有女生来学,但因为茶社游客多,难免拥挤,再加上热水烫,安全考虑是首位。

茶馆里,很多男生从刚开始当学徒时就一直在被沸水烫伤。“能做这件事还是要能吃点苦才行。”这些“苦”李小婉也曾经历,至今身上还有多处烫疤和瘀青,但她不怕,“就算磕得青一块、紫一块,我还觉得很享受,很得劲。”

性格使然,李小婉自认决定做一件事,哪怕对面有堵墙,她把墙拆了都要过去。

“犟人”是李小婉老公王雷扬送给妻子的称号。他同样是一位茶技非遗传人。说起妻子的“犟”,王雷扬无奈地连连摇头。

为了给外国人科普茶艺,十几岁时就出门闯荡的妻子自学英文,让每个茶艺招式都有了英文名。

“她坐地铁、在茶社化妆的时候都在学英语,但能让人听懂的只有‘ladies and gentleman’,其他的我听不懂,外国人更听不懂。”王雷扬口中的“小抄”,则让人哭笑不得。李小婉自创的中式英语,a big Dragon out of water(蛟龙出水)被记录成“鹅背个龙傲它傲五窝它儿”,Look for the moon in the haystack(海底捞月)则是“路克否ze木恩因ze黑死逮克”。

▲李小婉在地铁上学习英语

李小婉还在做直播、拍视频,和老公两个人组成了拥有全网粉丝几十万的运营团队。为了让传统非遗茶艺更具看点,懂戏曲的李小婉还在茶艺动作里加了戏曲、舞蹈以及武术招式,并进行了规范。

在鹤鸣茶社一隅,李小婉夫妇通过网络,让一个成都的百年茶馆逐渐变成全世界的茶馆。

为什么外国人会喜欢非遗茶艺?李小婉的答案是因为中国文化太深奥。她随手指着自己身上的长衫说,“比如衣领、衣袖为什么设计得这么长?我会和外国人解释,这是为了保护茶艺师,防止脖子和手腕烫伤。”

“衣服设计保留了清末民国初期、中国京族服饰的款式,很多人对衣服会有疑问,认为是越南的‘奥黛’,这可不是,这是咱们中国的传统服饰,我会一一回应回去。”李小婉说。

▲李小婉正在表演长嘴壶茶艺

收徒传艺,让非遗茶艺“翻山越海”

随着鹤鸣茶社近年来越来越火,网红和网红打卡地成了李小婉和茶社的新名字。李小婉却不喜欢这个词。

在这位手艺人看来,网红只是昙花一现,她要做的事情是传承,是择一事做一生,她更希望大家想到百年老茶馆转一转,是为了了解背后的文化。

茶艺爱好者从全国各地前来,李小婉收了一百多名徒弟。她不仅教茶艺,还想着安排工作。她最近就在忙活,计划把徒弟送去美国、墨西哥、加拿大,那里有她合作的50多家餐饮公司。

收了许久的徒弟,如今传承的非遗茶艺对于李小婉的意义是什么,她的感受很复杂。

李小婉合租的练功房里,有的徒弟五六十岁,有的七八岁。这门老手艺还承载着很多人的希望。

▲李小婉正在指导学员长嘴壶茶艺动作

龙先生,47岁,穿着布鞋,茶艺动作有些笨拙,但有股认真劲儿。他介绍,自己是生意人,学习茶艺除了爱好,另一方面是来找机会。他未来想在锦里、宽窄巷子这样的城市地标里开一间茶馆。

一位十八岁、皮肤黝黑、带着明显民族口音的小伙子也吸引了记者的关注。

这位名叫阿主约布的彝族年轻人是李小婉去年收的徒弟。面对记者询问,他言语羞涩地介绍,自己来自凉山州喜德县,从职业学校毕业后就在成都餐厅当寒假工,原本很迷茫,但因为师父的发掘,自己学了非遗茶艺,有了人生规划。

“我的老家搞了一个旅游景区,背靠当地海拔2000多米的茶山,山上种着高山茶。为了带动当地茶叶产业,当地政府部门让我把成都的长嘴壶非遗茶艺带回去展示。”穿着民族服饰在景区表演掺茶,让游客了解当地茶文化,带动产业发展,是阿主约布下一步的目标。

掏出手机,阿主约布向记者展示自己拥有一定粉丝的视频平台,视频里,他穿着民族服装跳舞、练习茶艺,蓝天白云之下,少年的自信和明媚穿透而来。

喜欢闯荡,到成都学艺与爱情结缘

李小婉所有的徒弟里,一位面庞清秀的女孩十分显眼。女孩名叫郑淇亓,2007年出生,今年碰上学业瓶颈,就给自己放了一个假。

父母的首肯之下,她一个人从广东跨越1600多公里来到陌生城市,在成都学了非遗变脸、茶艺。

“我其实是个挺自卑的人,但在表演变脸和茶艺时,我很自信。这些非遗文化在我们‘00后’眼里很酷。”郑淇亓说。

也许是在这个年轻女孩的脸上看到了自己曾经的迷茫,李小婉收留了女孩,承包食宿。

李小婉十几岁就离开了家乡河南,在全国一路跌跌撞撞地学艺。她曾学过曲艺、舞蹈,进过河南歌舞团,喜欢闯荡的性格让她在福建做过直播、卖过茶叶。

来到成都学艺,是她的背水一战。

李小婉回忆起自己快三十岁的时候,父母长辈开始催婚,反抗之下,她被父母称为“缺心眼”。

“我当时陷入迷茫,无法施展抱负,做喜欢的事又不赚钱,内心特别矛盾。”转折发生在她来到成都学艺后,决定不问前途,先学好本事。

▲李小婉

在茶社,李小婉遇上了如今的爱人。两人在鹤鸣茶社表演时相识,当时李小婉的茶壶一不小心“咣当”砸在地上,她毫不在意,笑嘻嘻地捡起。其乐观、蓬勃的生命状态“砸”在丈夫心里,两人因此结缘。

在鹤鸣茶社待了多年,如果要让李小婉和丈夫形容自己在茶社扮演的角色,他们认为自己像一个小窗口,通过这扇窗口,向全世界介绍中国传统。

“我们像颗小星星,虽然渺小,但仍然想闪亮自己的光。”李小婉感叹,多年过去,世事变化飞速,百年茶馆仍静静伫立,一代接一代的传承人依旧在守梦、追梦,故事的核心仍是改变命运,“我想让自己好好活下去,让非遗活下去。”她说。

部分图据受访者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于 6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重庆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