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近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正式发布了19个新职业,其中半数以上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产业升级、行业崛起的背后,每一个新职业的诞生都是对一座城市发展的深刻注解。
连日来,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走进各行各业,探访那些在新职业浪潮中砥砺前行的个体,感受他们的生活、体验他们的工作,一同见证这些从业者如何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创新求变、拥抱未来。
【正文】
当你问AI:9.9和9.11哪个大?
AI回答:9.11更大。
换一个问题:狗狗有一个心脏就能活,那么人只有一个心脏能活吗?
AI回答:风险较大……
——上述的问答发生在人类与生成式AI的对话中,面对这些让人啼笑皆非的回答,你或许会产生疑问,这样的人工智能真的算得上“智能”吗?而事实上,一款AI大模型产品上市之前,需要经过海量数据的投喂,以帮助其理解人类提出的问题,而这一过程中发生的错误,在业内被称为出现“幻觉”。那么“幻觉”该怎样消除,由谁谁来消除?
“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这一新职业便应运而生。其主要任务就是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及工具,从事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设计、调用、训练、优化、维护管理等工作。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帮助AI“懂事”“学做人”进而“学做事”。
为了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一新职业,近日,记者走进成都一家科技公司,跟随“95后”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方艳,与她一同“上岗”,体验与生成式AI大模型打交道的日常。
(一)
投喂语料,助AI自学成才
早晨九点,方艳来到公司,经过研发部门穿过展示大厅。从大厅左转,来到自己的工位,此时她同步开启了桌上两台电脑的工作页面。“我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前一天生成的数据指令,确保它们正确生成,并查找可能存在的问题。”方艳告诉记者,如果发现数据存在问题,比如图片分辨率过高导致模型无法识别或者代码存在不合理之处,就要进行相应的压缩处理或代码调整。
但是,人类肉眼的排查怎么能赶上人工智能大模型飞速生成的效率?
“写脚本进行排查呀、利用自主搭建的AI平台生成语料呀。”方艳有的是法子。
“模型都是靠数据来训练的。”方艳向记者解释,大模型是人工智能的神经中枢,内测过程中,她要把数据变成语料投喂给大模型,让它凭借语料“自学成才”。这一过程中,不断模拟它可能犯的错误,进行预防和纠错。
出于好奇,记者临时向方艳提出了一个请求,“可不可以把我的采访提纲发给大模型,看看它是怎样回答的。”
方艳愉快地应允,并操作起来,输入提示词——
对于“什么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最重要的特质?”的提问,大模型“思考”后回复如下文本:
“a. 持续学习: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新的模型和技术不断涌现。因此,最重要的特质是持续学习和适应新知识的能力。
b. 创新思维:能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设计出既新颖又有效的策略方案。
c. 沟通能力:跨部门沟通,促进问题解决,以确保项目的成功。”
对于这样的答案,方艳是认可的。显然,大模型不全然了解方艳的从业经历,却凭着数据分析搭出了合乎情理的框架。
(二)
专业模型,做专业的事
如果以人类接受教育的方式来类比大模型的话,此前大模型的回答可以反映其接受“通识教育”的程度。而事实上,通过进行专业领域语料的投喂,AI在“专业课”方面也有很好的表现。
经过公司展示大厅的时候,墙上文图资料引起了记者的兴趣。
“这些内容主要涵盖我们公司产品所赋能的方向和领域。”在政务方面,可用于智能知识库问答;在烟草行业,做行业知识问答、烟盒缺陷溯源;在交通领域,进行交通事件检测、交通态势感知及交通事故预测……
“可以说,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在越来越多地赋能各个行业发展。”
如今,方艳所在的企业累计为国内外包括高端屏显、半导体、烟草、轨道交通、生态环保、城市治理等行业在内的500余位客户提供了全球领先的AI产品和服务,而方艳每周跟进大约10个大小模型项目,把控项目进度、进行必要的策略调整和数据治理之外,还开始创新地进行行业应用探索,即根据不同行业的需求对大模型进行微调,以适应特定的应用场景。
“人工智能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2021年,方艳以“数据分析师”的身份入行,赶上了人工智能行业的快速发展期。“那时候,市场上对人工智能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城市管理等宏观应用,如垃圾检测等,主要面向B端客户。”
2023年10月,公司研发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开始接入数据时,方艳开始上手生成式AI项目的工作,她的角色也从“数据分析师”转变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当年11月,该公司正式推出多模态产业通用大模型及其应用平台,该平台专注于多模态行业大模型的生成及应用,可以快速构建行业AI应用。
【记者手记】
实现“自我迭代”
去年,由OpenAI开发的ChatGPT聊天机器人横空出世,其出色的文本处理能力和交互性引起了全球范围广泛的讨论。麦肯锡的报告指出,生成式AI工具在2023年呈现了爆炸性增长,预计该技术将对所在行业及就业产生重大影响。
“目前人工智能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呢?”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记者心中。
“目前产业发展尚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方艳说。
但人工智能正在变得更加成熟和聪明。“从一个只会做几件事情的新手,变成了一个能干很多活、帮到更多人的多面手,这对我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方艳告诉记者,AI大模型日夜不停地学习,更促使她不停学习,以跟上技术的步伐,这需要继续创新,想出新点子来让人工智能更聪明、更有用,帮助用生成式AI赋能百业千行。
“那么‘强人工智能’是什么样子的呢?”
“自我迭代。”方艳用四个字回答。或许那个时候,人工智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自己完成升级迭代……
事实上,自我迭代的岂止人工智能,人类社会也在一步步地完成自我迭代,从石器时代走来,经过蒸汽时代、电气时代,进入信息时代。面对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 年)》提出,到2026年,成都力争在多模态、认知智能、具身智能等领域竞争力全国领先,在制造、医疗、文化等领域培育行业大模型超过50个,省级及以上人工智能创新平台达到40个,企业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超过15%,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
如今,迭代的速度正变得越来越快……
记者:吴茜
摄影/视频:胥瑞可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