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央媒看四川丨只为守望古蜀桑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30 15: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文化中国行 科技赋能典型案例】

“月光宝盒”、金面具、神树纹玉琮、尚未完全揭开神秘面纱的5号祭祀坑……近日,在位于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的三星堆博物馆内,仅隔着一道玻璃,游客不仅可以享受到一睹三星堆最新出土文物的“福利”,还能亲眼见证文物保护修复工作者如何让文物“焕新”。

文物修复之路漫漫,为让重点文物能尽快与观众见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以下简称“省考古研究院”)联合三星堆博物馆等单位,运用AI算法、三维数据复原、360度全景展示等技术,开放式展示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修复的现场场景。

“在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掘与研究过程中,我们创造性地发展出一套考古学理论、方法体系,为推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考古学探索新路径。”8月29日,省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冉宏林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科技赋能 考古与文保“同行”

在三星堆祭祀区考古发掘现场,记者看到,6个新发现的祭祀遗迹被4个通透的装配式考古发掘舱牢牢地罩住。该考古舱集环境监测、温湿度调控、考古发掘平台等功能于一体,能够控制发掘现场的温湿度,还能减少工作人员带入现代生物信息,为科学研究遗存创造条件。

在考古舱旁,还配备有一系列应急检测分析室与保护室。这些先进设施如同文物的“急救站”,确保每件出土文物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妥善的保护与处理,最大限度地保留其历史信息。

“这是我们首次将实验室考古方法与预防性保护理念应用到发掘现场,实现了理念创新与保护技术突破,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文物考古与保护之路。”冉宏林骄傲地说。

面对那些历经火焚与岁月侵蚀、已失去往日神采的三星堆祭祀坑文物,科技的力量再次显现。“我们采用AI技术、三维扫描和3D模型等前沿科技,对残损文物进行三维扫描,再利用AI算法找到相应的衔接点,高效完成拼接工作,实现文物修复。”冉宏林说。

曾经引起轰动的铜兽驮跪坐人顶尊铜像和铜罍座倒立鸟足顶尊神像,正是依靠这些先进技术,实现了跨坑出土文物的精确拼对,恢复了它们原有的壮丽与神秘。目前,省考古研究院已联合全国16家单位,对新发掘的6个祭祀坑内的4000余件出土文物完成了清理保护,后期还将开展大量的修复工作。

联合攻关 加速文物“苏醒”

“躺了千年,盼望与你相见;看了千遍,守望古蜀桑田。”可以说,三星堆遗址每一次令世人惊艳的“苏醒”,都关乎文物与考古人的“双向奔赴”。

为加速文物的“苏醒”进程,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全国45家科研单位,共同开启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域考古勘探工作与多学科联合攻关。相关科研单位围绕青铜器铸造技术、玉石器加工工艺、环境考古等20多个方向开展多学科研究,更加真实、生动、全面地复原历史文化场景。

“之前我们在三星堆器物上发现了丝绸制品残留物,这是非常重要的发现,说明古蜀是中国古代丝绸的重要起源地之一。”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谢振斌说,这是该研究院联合中国丝绸博物馆、西北大学、四川大学,采用基于免疫学原理的丝绸微痕检测技术发现的丝绸遗迹。

无独有偶,省考古研究院还通过多团队合作与多学科研究,确定了三星堆祭祀坑形成年代,了解到青铜器铸造工艺与玉石器制作方法等信息。三星堆遗址的历史“谜团”,正被逐一解开。

“下一步,我们将利用本项目既有的成功理念和经验,继续坚持多学科研究与保护,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讲好三星堆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持续推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谢振斌表示。

本报记者:刘侠 滕继濮 吴晓静(实习生

来源:科技日报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