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陈秋吉 摄影报道
8月15日,2024年全国生态日四川省主场活动在巴中举行,本次活动主题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旨在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广大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挖掘提升生态经济价值,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记者从活动现场获悉,在推进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方面,四川碳市场累计成交超3800万吨,按可比口径居全国第四位。
2024年全国生态日四川省主场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活动现场,省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四川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展报告》,围绕产业结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交通运输结构、城乡绿色发展、生态系统碳汇、绿色低碳政策体系、绿色低碳全民行动7个方面,展现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经验做法与获得成效。
作为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四川肩负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责任。近年来,四川坚定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进一步树牢上游意识、强化上游担当,不断提升巴山蜀水颜值、生态产品价值和人居环境品质。
具体成效如何?现场公布的一组数据可窥见一二——截至2024年6月底,全省电力总装机1.33亿千瓦,其中,水电装机9745万千瓦,累计实现替代电量1026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950万吨,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39%左右,高于全国约20个百分点。
数据的背后,有哪些经验做法?记者梳理发现,四川通过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大力发展晶硅光伏、动力电池等绿色低碳优势产业,2023年六大优势产业、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6%、11.9%,产业结构持续实现优化升级。同时,加快建设“三江”水电基地,大力开发风光新能源资源,促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稳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当前,四川深入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新增或更新公交车全部为新能源车辆。”活动现场,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曾义平介绍说,目前全省公交车总量达到3.5万辆,累计开行公交线路3603条。还通过加快公路充换电设施建设,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全覆盖。
绿色转型,探索不止。在城乡绿色发展方面,四川出台全国首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地方标准,全省公园绿地面积超6万公顷,绿道建设超9000公里,累计创建绿色社区3733个、占城市社区总数的79%。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方面,通过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鼓励实施社会活动碳中和,目前已累计建成节约型机关1.2万余家,开展各类碳中和活动7600余次。
值得一提的是,省林草局、生态环境厅也在8月15日联合印发了《四川省林草碳普惠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林草碳普惠项目注册、登记和交易,加快推动林草碳普惠项目减排量交易实现。同时,25个省级碳汇项目开发试点单位全面完成林草碳储量监测和碳汇潜力评估,建立川中柏木林集约经营、大熊猫国家公园非煤矿生态修复等12个固碳增汇示范样板基地。据介绍,“十四五”以来,省级财政统筹安排资金超160亿元,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林草保护修复,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等。
活动上,来自巴中市、广元市、成都市邛崃市、宜宾市兴文县的参会代表分别就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工作及试点工作进行交流发言,来自巴中市南江县、遂宁市射洪市的参会代表就美丽四川建设先行县进行交流发言。会前,与会人员还集体调研了巴中“生态+”模式发展情况。
来源:川观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