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有自媒体捧杀式造谣“韦神”,更有甚者,炮制出所谓“正能量谣言”的谬论来为之辩护。事情本身并不复杂:7月初,网上忽然出现多个“韦东奕为洞庭湖水灾捐款1600万元”相关内容。随后媒体采访求证,各方均对此予以否认。至此,这个并不高明的谣言被彻底拆穿,一场纷扰本该就此打住,没有想到,社交平台上依然有人宣称这是“正能量谣言”,一番奇谈怪论,着实叫人“眼界大开”。
“韦神”韦东奕与堂哥韦晶洲的聊天截图 图据红星新闻
所谓“正能量谣言”,其实就是“伪正能量式谣言”。
伪正能量式谣言,热衷夸张化的造神。在此类谣言创造路数中,对某某名人、红人无所不用其极地追捧,乃是常规操作。于是乎,凡人“被”摇身一变,在各路小作文中,成为了神人、完人乃至圣人。韦东奕最初是因为数学造诣而被江湖人称“韦神”,其后,被各路自媒体轮番狂蹭。于是乎,“韦神”俨然又成了智慧之神、良善之神,网络爽文越发荒腔走板,离真实的韦东奕渐行渐远。
伪正能量式谣言,诉诸迷离的情绪撩拨。这一类的谣言,内容多粗制滥造,情节离奇荒诞,其之所以能够让一部分人上当,靠的是“煽情”与“共情”。在感动与自我感动中,在同频共振的群体性陶醉中,一种“价值观宣教”的崇高感,取代了查核事实、甄别真伪的理性精神,成为了信息传播链的驱动引擎。这是一种危险的“情绪价值”,沉溺于情绪,而最终为情绪所误导、所戏弄、所吞噬。
伪正能量式谣言,惯于拉踩引战、捧高踩低。神吹一通,把某人捧上“道德神坛”,然后便有了“高下立现”的对照。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有些所谓的“正能量谣言”,恰恰就是通过两相比较来道德绑架、输出杀伤。有些谣言,热衷于炮制“最有爱明星”“良心企业家”之类人设,借此高举道德大棒,通过内涵、暗示等方式,意有所指地制造“对立面”和“靶标”。
谣言的“分类学”,有各种框架、标准。但无论在哪种框架、标准中,都没有“正能量谣言”一说。这种“没有”,既是客观上、实体性的不存在,也是指思想观、认知论层面,对于“指鹿为马”的不接受、零容忍。此类谣言的荒唐性,其实并不难看穿。
以价值臆断来替换事实判断,纯属混淆是非。“正能量”,是典型的价值判断词汇,其作为“谣言”的前缀修饰,怎么看都显出荒谬。一个基本的常识是,谣言内含着“虚假”“欺骗”,天然就是负能量的。“抛开事实不谈”,不讲真假只讲立场,试图以非正义的手段假装实现正义之目的,这恰恰是很多“正能量谣言”的虚伪和错乱之所在。
以自我主张来模糊客观影响,实是避重就轻。既然是谣言,那么自从选择“假与骗”的那一刻起,便失去了所有的道德合法性,这绝非自以为是的道德野心、自说自话的道德说教所能改变的。“正能量谣言”的炮制者,往往自诩是出于好意,可这种“自我主张”终究无法取代其所造成的负面客观影响。比如说,扭曲了某人的真实形象,让大众形成信息误判,加剧了“脸谱化”“二元对立”的认知误区等等。谬种流传,其害深远。
需要厘清的是,“正能量谣言”绝不同于日常提及的“善意的谎言”。后者完全是熟人间的、小范围内、点对点的“沟通交流”,而前者则是面向大众的、无边界传播的“信息发布”,两者的动机、后果,完全不能画等号。且“正能量谣言”,通常都绝非出于善意。
为何会有人炮制所谓“正能量谣言”?其实,谣言就是谣言,所谓“正能量”,也只是谣言的“画皮”。此类谣言诞生的原因,也有着和普通谣言诞生一样的共性。
和其他谣言一样,精心炮制谣言,为的还是流量。一有热门人物,就反复“神化”他、消费他,给当事人造成困扰,造谣者自己倒是火了。2020年夏天,一段“女孩考上大学跪谢父母”的视频感动了无数人。结果,点开该账号,女孩竟是“职业煽情选手”,不同的剧本,同样的煽情。没有典型人物就创造典型人物、没有故事就写个剧本,这类谣言,剧本即便再粗糙,也赚足了观众眼泪,更赚到了流量。
摆拍视频截图,有关视频已下架
进一步追问,为何流量如此重要?这和社交网络平台的考核指挥棒息息相关。在一些平台的算法逻辑下,流量早已成了一门生意,甭管正能量负能量,只要有流量就有收益,就有人铤而走险。为了流量,不仅有人炮制所谓“正能量谣言”,甚至还有人不吝“自毁”,自己造自己的恶劣谣言。比如前不久,北京地铁上一老大爷强制要求女生让座,被拒绝后动手袭扰遭行政拘留后,竟然冒出了一波冒充老大爷和其女的视频,在网络为“自己的恶行”大放厥词。如此“自毁式谣言”,说到底,就是为了激怒网友,无底线博流量。平台若一味以流量数据为依据,对自媒体进行赏罚,何尝不是一种对谣言的推波助澜?
当然,所谓“正能量谣言”,还有自己的特殊性。之所以一些自媒体选择“正能量造谣”赛道,其实也因不少网友对这类信息包容度更高。在此前一则批评此现象的新闻网页留言下,竟有好几条热评都是为这类谣言辩解——“影视剧、相声、小品、文学作品等等都不是真的,甚至更虚假,危害更大,咋不封杀下架呢?”“主要目的就是传播正能量,内容虚构有何不妥?落泪是因为看者感动了。”而炮制谣言者仿佛自己也意识到不少人对他们的包容,所以总会诡辩:“虽然我的消息不是真的,但我的初衷是好的嘛。”由此可见,面对所谓“正能量谣言”,人们欠缺共识,也是此类谣言流行的又一原因。
没有所谓“正能量谣言”,谣言就是谣言。不存在“初衷是好的”这种道理,绝不能让所谓的“正能量谣言”瞒天过海、招摇过市。打击网络谣言,就要打击那种“流量生意”,凝聚真正的共识。
平台应对“流量生意”釜底抽薪。一些平台只负责统计流量,不负责把关消息,真实世界的“平凡”和谣言世界的“离奇”,一度让谣言信息收获不菲传播流量,这成为不法者的牟利之道。流量生意者获利颇丰,被发现挑动情绪后却惩罚不足。比如,有的被关停了账号,可能没几天就又改头换面卷土重来。甚至有的账号只是暂停几天。在辟谣这件事上,平台也是责任方,务必调整算法,用更凌厉的手段打击谣言,才能避免平台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
每个人更要成为谣言的第一道防线。一些习惯需要重塑:与其随手转发,不如随手论证;一些能力需要补足:谣言侵害的对象经常是对互联网接触不深的老人家,以及没有辨别能力的孩子,这就需要进一步强化针对性保护……抵制网络谣言,需要每个人的坚决举报,也需要对相关群体的耐心科普,帮助他们擦亮眼睛,共同呵护网络清朗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