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购物、移动支付、线上挂号,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数字生活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对一些老年人来说,便利的科技反而带来不便:使用不了移动支付,在难以找零的超市着急;起大早去医院排队,却失望而归……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智能时代,如何不让老年人成为数字生活的“局外人”?关注当下老年人的“触网”状态,参加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政协委员们纷纷支招。
建议银行、平台加强方便老年人使用的研究
“不是不想用,而是难掌握。”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商慧芳在前期调研时发现,很多步入60岁的老年人都觉得自己“老年不老”。
“不管在什么年纪,如果不能掌握主流技术工具,心态上远离社会,那才是真正的垂垂老矣。”商慧芳提到,事实上,老年人很想融入现代数字生活,但觉得很困难,有畏难情绪,比如现在买东西大都用移动支付,一些老年人还习惯用纸币,也不知道怎么绑定银行卡;出门打的,也不会用手机平台,或者不会用手机查公交、地铁等。因为缺乏知识普及,老年人对网上支付的安全性也不放心。
商慧芳
她建议,在老年人群中普及智能手机的使用,普及微信、移动支付,由社区负责智能手机、微信的扫盲工作,请家庭成员、老年大学协助,并请志愿者参加。她还建议,信用卡使用可以取消65岁年龄限制,应帮助教会老年人怎么使用手机银行、怎么绑定银行卡等。
加快将“刷脸免费乘车”应用于适龄长者
同样着眼于缩小数字鸿沟的问题,四川省政协委员,致公党成都市委会委员,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陈胡兰聚焦的是老年人出行问题。
她提及,为体现对老年人的关心和爱护,很多城市对达到一定年龄的老年人推出免费乘车的政策,这项专属福利深受老年人的喜爱,但老年人免费乘车,需要携带老年人证明或者老年人公交卡。一旦忘记带卡或者遗失,将无法免费乘车。另外,办理和审验“老年免费乘车卡”需要照相、材料递交、邮寄等较多程序,也有不便。
陈胡兰
“随着人工智能、人脸识别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基于人脸识别的智慧公交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许多城市应用于免费乘车的老年人,无需携带任何身份证件即可免费乘车。”她表示,四川虽已具备软硬件条件,但缺乏联动机制。例如,成都地铁APP已开通刷脸乘车,自贡、宜宾、蓬安等地也曾在部分线路“官宣”公交车的刷脸支付,但都未能与老年卡对接。
为提升老年乘客的乘车体验和便捷性,推动老年人高质量融入“数字生活”,陈胡兰建议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老年人免费乘车,加快实现年龄符合免费条件的老年人,无需办卡,直接注册“刷脸”实名认证后,即可进站刷脸免费乘车。她强调,注册方式也需线上线下同步开放。对于不愿意刷脸免费乘车的老年人,建议继续使用老年卡,实施“刷脸乘车”与老年卡同时并行。
“据调研,各地未实现联动机制的原因,是归口管理部门不同,老年卡和地铁APP的开发公司不同。”她建议四川各地建立各政府部门间信息协同联动机制,相互协作,互动共治,共同推进老年人智慧出行政策的切实落地实施,切实推动老年人高质量融入“数字生活”。
红星新闻记者:彭祥萍
编辑:于曼歌
来源:红星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