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在巴州区鼎山镇小寨村内,平整的农田沿山而建,部分农田内种植的小麦长势正好、郁郁葱葱,远远望去犹如披上了绿色的地毯。很难想象,在三个月前,小寨村才开始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而在建设的过程中,随着田形调整结束,一粒粒麦种也被及时播下,实现了“无缝对接”耕种。
良田有保障,粮食才满仓。每年的冬春农闲之时,也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关键时期。12月18日上午,在小寨村的高标准农田边,卡车正将一根根巨大的涵管运到田边,这也是该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最后工程。该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员王钰告诉记者,该片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从今年9月6日开始启动,总面积达到了1400多亩。高峰时,每天共有5个班组一起施工,40余台机械同时开足马力,目前所有的田形已全部调整结束,只剩下最后的水渠、道路等附属设施建设没有完成。
在距离小寨村30公里的巴州区玉堂街道何家坪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则是另外一番模样。数台挖掘机和推土机加紧作业,开挖沟渠、平整土地、修整边坡,一刻不停歇。一方方田块伴随着车轮的滚动不断变宽变长变平,放眼望去,纵横连片的高标准农田与远山遥相呼应,层层叠叠,宛如一幅泼墨画。
“最近天气晴好,正是赶工期的好时间,我们不但增加了作业机器的数量,还增加了施工时间,每天早上6点30分准时开饭,7点左右准时开工,晚上加班到6点多才下班。”该片区施工员杨超说,片区正紧盯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全力推进建设。
记者从巴州区农业农村局获悉,2023年巴州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投资1.12亿余元,建设规模4.9万亩,涉及7个镇48个行政村(社区),建设内容包括平整土地0.86万亩、新建微水池39口、整治山坪塘113座、新建灌排渠47千米、新建机耕道52千米、新建生产路35千米,所有建设任务将在2024年5月底前完工。巴州区农业农村局作为该项目主管部门,正紧盯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严把工程质量关,全力推进建设任务,帮助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和困难,精准掌控项目进展,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跨年度实施,相对农闲的冬春时节对于施工来说十分宝贵。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2023年度全市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任务是27.7万亩,其中巴州区4.9万亩、恩阳区5.2万亩、南江县5.4万亩,通江县和平昌县分别是6万亩和6.2万亩。时下,我市各县(区)正抢抓冬季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黄金期,坚持新建和改造并重,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年度任务的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早在今年年初,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就印发了《关于高质量抓好2023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提出9月20日前全面开工2023年度项目,12月底完成改造提升建设任务,2024年5月底前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建成高标准农田全部用于粮食生产。
《通知》还要求,加快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基地市,积极推进实施高标准农田整区域推进示范建设行动,严格按照“能排能灌、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建设标准,坚持因地制宜、宜大则大、宜旱则旱的原则,新建项目突出“田型调整、渠系配套、宜机作业”,改造提升项目着重“集中连片、能排能灌、宜机作业”。严格执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和《巴中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技术导则(试行)》,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保水保肥等措施覆盖面积达到95%以上,建成一批适合丘陵山区的绿色农田示范区和冬囤水田样板区。
高标准农田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如今,全市共建成高标准农田285万亩,不仅改善了农田质量、提高了作物产量,还提升了水土资源利用效率,真正实现让“粮田”变“良田”,同时也为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编辑:熊思涵
校对:周慧
责编:郭姝艳
审核:袁春东
来源:巴中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