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证明”城市建设、基层供销社改革、综保区一线进区货物“即到即入”模式、科技特派员制度……一批改革经验被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表扬或推广。一次次创新性探索、一个个突破性进展、一项项标志性成果,泸州深化改革步履铿锵。
近年来,面对严峻复杂形势和多重困难挑战,泸州市坚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破局开路、蹄疾步稳。
鸟瞰泸州两江汇合。图据2023泸州宣传网外宣资源库
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
近年来,泸州市紧紧围绕服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和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推动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在泸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10月,2024年“泸永江”工业设计创新大赛在泸州市举办。自2022年以来,泸州、永川、江津三地在工业设计领域携手,共同举办“泸永江”工业设计创新大赛,加强了川渝两地工业设计纵深合作。
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纵深发展。一体推进泸永江产业融合、设施融合、要素融合、治理融合,建立起跨区域交通互联互通共建、资源要素保障、开放平台共享、生态环境治理协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以及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协同等机制,有序推进100万亩“巴蜀鱼米之乡”等平台载体和合作项目建设。
合江县巴蜀鱼米之乡产业融合示范园 市“东翼”办供图
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建设有序推进。与宜宾市建立合作机制,围绕产业共联、平台共建、酒旅共兴、市场共荣、人才共育和生态共治等方面开展合作,联合入选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名单。
全国全省改革试点突破引领。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等一批重大改革试点落户泸州,探索了实现路径,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泸州经验。
市民在龙马潭区政务服务大厅办理业务。
今年以来,泸州市新争取国家级改革试点6项、省级改革试点12项,全国低效用地再开发、酒业园区集成授权改革等140项全国全省改革试点正在推进。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
12月9日,与天寒地冻的季节形成反差的是,川投泸州天然气发电项目建设现场如火如荼。从一次性取得建设用地土地产权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到项目顺利开工,川投泸州天然气发电项目仅用了5天。
川投泸州天然气发电项目建设现场。供图:川投(泸州)燃气发电有限公司
正是泸州市在全省率先创新推出的“三段式”并联极速审批服务,破解了投资项目审批程序繁、环节多、时限长等问题,为项目投资建设跑出加速度提供了可能。
“项目的快速推进,创造了四川速度、泸州速度、川投速度,这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川投(泸州)燃气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明尧感受到了泸州市深化改革的力度和营商环境的温度。
当前,泸州市正处于滚石爬坡的攻坚期、转型升级的闯关期、动能转换的关键期,迫切需要通过改革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川投速度,正是泸州市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生动诠释。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近年来,泸州市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在营商环境、科技创新、要素保障、对外开放等方面持续用力,着力激活高质量发展动能。
看营商环境。健全12345涉企诉求快速响应机制,实现涉企问题收集、办理、反馈全链条闭环管理。公共实训基地服务民营经济案例作为全省唯一、全国9个典型之一,在全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现场会上交流。泸州入选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为全省仅有的两个城市之一。《“信用链”赋能白酒“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案例作为四川省唯一案例,入选全国优秀信用案例。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全省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现场会在泸州市召开。
看科技创新。泸州市先后出台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行动方案、科技创新奖励办法,释放科技创新动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人工智能+白酒酿造”等七大领域行动,建成白酒行业首家“灯塔工厂”——泸州老窖智能包装中心,生产效率提升2倍以上。“实数融合”加速推进,在全省率先成立智改数转创新赋能中心。
泸州老窖智能包装中心。泸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牟科 摄
看要素保障。泸州作为西部地区唯一授权开展试点的地级市,在全国推进会上分享交流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经验,成功交易全国首宗“土地+森林”自然资源组合供应项目。全面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地入市”经验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典型示范案例。持续推进泸县宅基地改革试点,承办全省农村宅基地两项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并在会上作交流发言。
看对外开放。作为全省唯一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泸州市依托“天府首港”——泸州港,中欧班列、中老(中越)班列、铁海联运货运班列等组合优势,探索长江内河“极简通关”集成改革,带动大宗进口货物高速增长,泸州已成为长江上游最大进口粮食集散中心。今年前11个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199.7亿元,位列全省第5位,同比增长13.7%。
中越(中老)国际班列首列发车。泸州市融媒体中心 牟科 摄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10月15日至16日,全国“一老一小”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泸州市召开,泸州经验在会上交流。
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
关注“一老”,探索推出“物业+养老”“医疗+养老”“互联网+养老”“社区嵌入式养老”等服务模式,泸州被国务院办公厅评为“养老兜底保障、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等工作成效明显的地方”,是四川省唯一获评城市。
聚焦“一小”,创新推进“1+7+5”(即1个市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7个县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5类托育模式)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托育机构356家,托位19151个,千人托位4.5个。其中,普惠托位18150个,占比为94.77%。
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泸州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涉及教育、文化、医疗等各个民生领域,人民群众在改革进程中得到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教育领域,泸州市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推进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立体改革”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经验在全省会议上交流。厅市共建西部工匠城,构建集“实训、培训、认定、输出、就业”为一体的综合型实训基地,产业工人队伍培育做法被住建部发文推广。
在文化领域,创新“114+N”模式,推动文旅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泸州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县级媒体融合发展经验做法入选全省优秀案例。出台《泸州市文化旅游发展促进条例》,为全省首部促进文化旅游发展的地方性法规。
在卫生领域,泸州市成功争取全省医保移动支付试点,被国家医保局选定为全国首批20个异地就医结算监测点城市之一,作为全省唯一地级市入选全国第二批“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名单。推进“五心”医院建设,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第三方测评显示患者满意度均超过97%。区域健康中心建设加速推进,核医学、核医疗“双中心”揭牌运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
统筹发展和安全,全方位筑牢底线
近年来,泸州市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在矛盾纠纷化解、应急管理、生态保护、基层党建等方面持续用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红嘴鸥自由地在江面上飞翔。 泸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阮春华 摄
矛盾纠纷化解更有力。通过解纷资源“一站式”整合、解纷机制“一站式”构建、解纷载体“一站式”集成,泸县太伏镇联动解纷“一站式”工作法入选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乡村治理“泸州经验”在全国交流,全省“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建设推进会在泸州市召开。
应急管理更有方。泸州市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构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防体系、科学化精准化的治理体系、专业化多元化的救援体系、智能化网络化的管理体系,高效应对处置了“9?16”泸县6.0级地震和39轮暴雨洪涝灾害,经验做法在全国交流。
环境保护更有效。将绿色生态作为城市本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1%,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进一步筑牢。海绵城市建设连续3年在中央绩效评价中获得A档,是全国获此殊荣的两个城市之一,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碳达峰十大行动”深入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经验在全国推广。“绿芽积分”是西部地区首个个人绿色“碳积分”多维体系,先后获评“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全国十佳公众参与案例、全国2022智慧环保十佳创新案例等殊荣,受邀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作交流发言。
两江流过泸州城。泸摄圈摄影师 张如翠 摄
一系列发展成绩,都是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取得的。在党建引领下,红色物业管理经验在全省交流推广,未成年人“保护网”筑得更牢,非公党建探索案例获评全国典型,基层党建焕发活力。
回首过往,一项项改革举措,顺应民意、贴近民生;一个个改革成果,强了信心、聚了人心、暖了民心。眺望未来,还有更高的山要攀,更多的路要走。
击鼓催征正当时,奋楫笃行启新程。站在新起点,迈步新征程,泸州市将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改革定力,以永远在路上的历史主动精神,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实践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泸州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