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作为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也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6月18日,全国草原保护日,阿坝州红原县阿木乡的一个公路改扩建项目部内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课程,县林草局草原修复股股长和同事一起来到这里开展草原法规宣传。
这是四川草原保护的体现之一。四川的草原保护工作还有哪些?取得了哪些成效?记者进行了采访梳理。
若尔盖湿地与草原。摄影 纳么玖
红原:以点覆面,“对症下药”
6月18日,红原县林草局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草原保护日宣传活动,针对不同群体、不同行业,分送森林草原湿地法规读本等。
县林草局草原修复股股长安涛和同事就是其中一组。一大早,他们就出发前往位于阿木乡的313松潘县草原至红原县阿木段改建工程(红原段)的项目部。
红原县对草场进行裸斑治理。受访者供图
安涛告诉记者,他们还设置有点位同步向大家宣讲草畜平衡、草原禁牧休牧等相关政策,引导广大农牧民严格遵守草原法律法规,共同打击草原违法行为。
当然,“保护”不仅仅是宣传。安涛说,国土“三调”成果显示,红原全县草原面积为756.37万亩。为了更加详细地摸清草原情况,他们在全县草场设置了300多个点位,全年开展动态监测。
“草产量、植被盖度以及人为活动破坏等都是重点监测的方向。我们在每年10月份前后汇总情况与问题,再制定治理、恢复方案。这样以点覆面,‘对症下药’。”安涛说。
红原县在草场上人工撒种。受访者供图
此外,当地还开展了多项草原生态修复项目。据了解,近年来,红原县目前已经完成人工种草12万亩、草原改良63万亩、鼠虫害防治125万亩、治理沙化3.37万亩,现在当地退化草原面积占比降至30%以下,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提升至86.2%。
若尔盖:草进沙退、湿增人转
2021年,一款生态环保、可拆卸的“牛圈”——巷道圈出现在了四川若尔盖的草原上。如今,作为若尔盖草畜平衡生态项目的试点村之一,向东村的草场得到了一定的恢复,草场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向东村的巷道圈。受访者供图
对于草原湿地保护与修复,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何鹏辉告诉记者,他们逐步探索出了“放牧+补饲+圈养”三结合畜牧模式,在草畜平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限制固定面积内的放牧数量,多出的部分就放进圈内饲养。”何鹏辉说,部分牲畜圈养让草原“减负”得以实现,但也有问题——牛羊圈长期固定在一个地方,会对这个地方的草场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不过换成了拆卸便捷巷道圈,就变成牛羊走到哪儿,“家”就安在了哪儿。“如果圈养地的草场出问题,就将圈移动到别处,让这块的草场进行自然修复,或者撒一点草种。”他说。
对于草原保护与治理而言,除开草畜平衡,土地沙化治理很重要。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阿坝州若尔盖县林草局以沙化治理为重点,因地制宜进行了沙化治理。这有效遏制若尔盖土地沙化趋势,增强了草原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实现了“草进沙退、湿增人转”的成绩。
若尔盖湿地与草原。摄影 纳么玖
四川:启动普查,摸清本底
今年5月,全国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启动,四川是全国12个试点省份之一。
也在近日,四川省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工作启动视频会举行,全面启动了四川首次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工作,目标是今年12月底前基本完成普查任务。
据了解,四川林草资源丰富,国土“三调”成果显示,四川林地面积3.81亿亩、草地面积1.45亿亩、湿地面积1846万亩。全面系统开展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对准确掌握林草湿荒资源及其生态状况,客观评价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意义重大。
若尔盖湿地与草原。摄影 纳么玖
目前,四川省已编制完成普查操作细则,并选取成都市都江堰市、广元市青川县、宜宾市珙县、阿坝州若尔盖县4个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县级单位开展试点,积极探索技术路线,总结工作经验,完善普查技术方法。
记者:苟春
来源:封面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