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线”来源于宇宙深处
它们如同“信使”
携带着
宇宙起源、天体演化、太阳活动
等重要科学信息
穿过浩渺宇宙
时时刻刻造访着地球
如何捕捉解析这些“天外来客”
揭示其背后的奥秘?
“海子山”精神功不可没
建成世界最大缪子探测器阵列
“海子山精神”功不可没
为破解宇宙线起源谜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四川稻城海子山上建设了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简称“拉索”)。
作为国际上最灵敏的超高能伽马射线探测装置,“拉索”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缪子探测器阵列,但这一过程十分艰辛,由此也孕育出了一种可贵的精神——“海子山精神”。
“当时确实太难了。”时至今日,谈起“拉索”的建设过程,中国科学院院士,“拉索”首席科学家、运行总负责人,天府宇宙线研究中心主任曹臻仍然感慨良多,“海子山实际上是一个古冰川留下来的遗迹,石头特别多,又很大,很多巨石像房子一样高大,环境相当恶劣。因此要建设大规模的阵列,这实际上并不是最完美的地方。我们当时认为有很多探测器在那种条件下是建不起来的,因为石头堆得实在太高了,几十米高的石头堆成了一个很大的山坡。”
据曹臻回忆,当时“拉索”建设面对一个两难的境地:选择放弃一些地形特别复杂的区域,建设会相对容易一些,但探测器阵列的覆盖面积和探测效率就会大打折扣,从而影响“拉索”的整体性能;而如果坚持覆盖所有预设区域,那么建设难度将会极大增加,甚至可能面临无法完成的风险。
经过无数次的研讨、论证和实地考察,最终,“拉索”团队决定迎难而上,花了很大的功夫,把几个探测器建到了很高的区域。
“无论有多大的困难,都要去克服,再困难还是要去克服,克服就是要去做这个做不了的事情。”曹臻这句话,后来被做成了红牌子,放在几个缪子探测器之间,成为“海子山精神”的生动诠释。
“海子山精神”的闪耀之光,也照亮了科学家探索未知的征程。2022年10月9日21点17分,“拉索”探测到迄今最亮的伽马射线暴,打破了多项伽马射线暴观测纪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如今,“海子山精神”激励着更多科学家投身于星辰大海研究的伟大事业中。
促进科技、科普“两翼齐飞”
持之以恒成为“关键词”
今年5月24日,2024四川省科技活动周暨蓉城科学之夜启动仪式在成都科创生态岛举行。科技之光闪耀蓉城,曹臻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活动,并重点围绕“拉索”的建设过程、技术创新进展以及近期取得的重大成果讲述了宇宙线探测的故事。
当被问到科学研究的秘诀,作为“海子山精神”的缔造者之一,曹臻毫不犹豫地提到了一个关键词——“持之以恒”。
“科学研究的核心要义在于不断探索,追求的是成为首个发现者。若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就很难‘抓到’第一。尤其是在取得突破的关键时刻,一旦选择放弃,成果便可能被他人捷足先登。实际上,达到科研目标的90%只会花一半努力,要实现最后的10%就要花费你另外一半的努力。如果只满足于90%的成就,便永远无法触及那剩余的10%。在这个过程中,持之以恒尤为重要。”曹臻同时谈道,要想在科学研究中持之以恒,我们需要具备信念、兴趣和使命感。这些内在动力能够驱使我们在遇到困难和挑战时坚持下去,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当前,促进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两翼齐飞”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对此,曹臻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当前我们全社会对科学有一种热情,这种热情并非单凭个别人或几件事能去轻易改变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种热情持续下去。”
那么,如何让科普工作更进一步?曹臻表示,科普工作同样需要持之以恒,科学的目标在于改善大众对世界的认识,丰富大众的科学知识,而科学普及就是要将科研成果分享给全人类,改变人类生活,让科学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记者:黄雪松
图据:成都科技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