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糖画,便能唤醒四川人甜蜜的童年记忆。小时候,成堆的孩童喜欢围着街边的糖画小摊打转,那一勺勺融化的糖汁在手艺人手中,三五下就变成了造型生动多样的糖画,如同一场神奇的魔术表演。而拿到糖画的“幸运儿”,则总是小心翼翼地稳稳捏着、目不转睛盯着,生怕破坏了精美的图案。最后,只见那“幸运儿”在众人的目光下忍不住轻轻咬下一点,刹那间,甜滋滋的味道在舌尖、心尖弥漫开来。
作为一种家喻户晓的民间美食,糖画一直承载着人们生活中的甜蜜与美好。2008年,成都糖画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锦江区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在2021—2023年度“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评审中,锦江区被命名为“糖画之乡”。
春天是花开的季节,阳光不燥,气候宜人。塔子山公园里的一处树荫下,一对身着红色唐装的父子支起了糖画摊子。“太阳出来了,就是合适摆摊的天气,我们行话喊的‘华光子’。”成都糖画省级非遗传承人吴逢全笑着说道。
吴逢全从九岁开始跟着老一辈学习糖画,至今已有四十余年。他始终认为,拥有扎实的基本功是能够做好糖画的前提,其中,“倒糖饼儿”便是众多种类的基本功之一。“熬化的糖要倒出一个圆很容易,难点在最后提丝的时候,必须把握好时间和力气,断丝也有讲究,要干脆利落,不着痕迹。”一边说着,吴逢全一边将熬好的硬糖在锅中融化,用一柄小铜勺舀出,麻利地制作了数个小糖饼,随后,腕转肘移间,一只小巧逼真的龙爪跃然案板之上。
接着,他再次用铁勺取出适量的糖料,铺在大理石板上,待糖料凝固前,要迅速勾勒出龙的轮廓,并运用铲子等工具,细心地压制出特殊花纹。“糖画龙的制作过程比较繁琐,先画出龙的五官、四肢,再与身体进行组装,最后将龙头拼接上去,每一个部分都需要严格把关,但只要有好的基本功,做起来都游刃有余。”不一会儿,吴逢全一点一点地给龙添上鳞片,画上眼睛,连一根根的龙须都清晰可见,完全是一个甜蜜的“艺术品”。
以勺为笔,融糖为墨,吴逢全一画就是几十年。在这样的环境下,从小耳濡目染的儿子吴毅渐渐对糖画有了自己的见解,在十三岁那年,吴毅也开启了自己的“糖画之旅”。
“到我这一代,我更想在保留传统糖画技艺的基础之上,融入年轻人的创新理念,传递优秀的中国文化。”经过数年如一日的勤学苦练,如今,吴毅已经成为了成都糖画锦江区级非遗传承人,平时只要产生了新的灵感,吴毅都会坐在案板前,尝试着用糖画做出来。渐渐的,喜羊羊、恐龙等立体卡通形象在他“笔下”栩栩如生,深受大众喜爱和追捧。
采访中,一只糖画做的新颖精美的鞋子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吴毅介绍,由于鞋子是立体的,制作步骤非常繁琐,要将整体分成鞋底、鞋体和鞋面三部分。这种立体糖画不仅考验画功和拼凑手艺,还对糖的温度有要求,“熬糖的火候得掌握好,要用小火慢熬,糖太软,不利于塑型,糖太焦,吃起来苦涩。”一番精雕细琢之后,吴毅将做好的立体鞋子糖画展示在案板上,只见鞋带、鞋孔等细节清晰可见,十分逼真,如同3D打印出来的效果。
今年33岁的吴毅在非遗传承人中算是“年轻辈”。当开始系统学习糖画技艺后,他便以极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一次次练习之中总结经验、摸索窍门,现在的他已然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糖画“老师傅”。
平时,在锦江区组织开展的“畅游成都·体验非遗”“非遗进校园”等糖画展示体验活动中,吴毅会展示一些立体糖画创新作品,并带领大家亲手体验成都糖画的制作流程,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成都糖画。“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年轻人看见成都糖画,将成都糖画更好地传承下去。”吴毅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