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科技厅获悉,四川新增50家瞪羚企业。至此,全省瞪羚企业总数已达264家。
正如善于跳跃和奔跑的瞪羚,瞪羚企业具有成长速度快、发展潜力大、创新能力强等特点,被普遍认为有发展为“独角兽”的潜质,是衡量一个地区创新活力的重要指标。
此次新增的50家瞪羚企业有何特点?它们的“奔跑”有何秘诀?
企业画像
成长速度快 创新能力强
“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这样总结这批瞪羚企业的特点。
企业的成长速度与经营业绩直接挂钩。数据显示,这50家企业三年平均总收入35.42亿元,近三年总收入复合增长率平均为68.1%;三年平均总净利润为5.45亿元,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平均为149.77%。这些成长性指标均远高于瞪羚企业备案要求。
除了“跑得快”,50家企业还“很年轻”。记者梳理本次入围企业“简历”发现,绝大多数瞪羚企业的发展年限集中在5—10年,其中不满5岁的“年轻瞪羚”超过10家,“年龄”最大的也才10岁出头。
“年轻”,同时也“有为”。钻研人工智能技术的诺比侃人工智能科技(成都)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目前,企业在人工智能机器视觉领域部分应用场景的技术可排在全国前列。”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其主导产品所检测的铁路供电段长度涉及全国23个省份,涵盖全国1/8铁路里程,市场占有率超2/3,企业近三年总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1071.32%。
技术领域上,50家企业大多来自四川六大优势产业及“5+1”现代工业体系。其中,软件与信息服务类企业占比最大,有18家。此外,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智能装备、新材料、医药健康等领域分布同样强势。
一个区域的瞪羚企业数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区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速度。从地域分布看,八成的新增企业来自成都,绵阳与眉山分别新增3家和2家,内江则实现瞪羚企业“零的突破”。
成长秘诀
聚焦细分赛道 坚持科技创新
这批企业为什么能成长得这么快?坚持科技创新是关键。据统计,50家企业近三年的总研发投入为9.71亿元,年均总研发投入为3.24亿元,近三年平均研发投入强度为9.15%——而四川省2022年研发投入强度为2.14%。
高研发投入的成果在知识产权数量上也得到体现,50家企业共拥有Ⅰ类知识产权191件,Ⅱ类知识产权1170件。
巨大的研发投入为企业在业内争得一席之地。50家企业普遍在关键技术、主要产品上具有较强优势,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成都贝施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10年来深耕义齿材料、种植体及数字化口腔设备研发,近三年研发投入总和超过2000万元。该公司创始人、总经理鄢新章介绍,目前企业研发的“牙美乐”智能医患沟通系统等多个产品填补了市场空白,有多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23年6月,公司从租用的场地搬迁到位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的自建园区。
瞪羚企业的“奔跑”还在路上。2023年12月27日上午,全球首例纯玄武岩料大型池窑项目——炬原玄武岩纤维万吨池窑在达州正式投产。对于四川炬原玄武岩纤维科技有限公司来说,技术创新为企业扩能增产赋予了强大动力。通过投入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纯氧顶烧法池窑拉丝技术和设备,并配备自动化生产工艺流程,可实现年产连续玄武岩纤维15000吨以上,新增产值超2亿元,其产品的性能标准也将达到行业顶尖。
如何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是这些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2022年,诺比侃获融资1亿元。“我们打算在行业细分领域继续深挖,不断寻找机器视觉的差异化应用场景,将技术和市场、用户相结合,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及解决应用方案。”企业有关负责人说。
鄢新章对此深有同感。他表示,贝施美将继续精准聚焦口腔种植与修复的细分市场,通过坚持技术与系统赋能,应对多变的行业市场及客户需求。(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文露敏 陈俊伶)
来源:四川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