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国际数字游民社区内的观景台。
资阳临空经济区的“仁里村”是位于城乡接合部的一个老乡村。水稻、红苕等传统农产品是以前村民们主要的收入来源。如何把握好临空经济区高质量发展的契机,真正推动乡村振兴?
今年4月,随着DNβ资阳国际数字游民社区的正式运营,一期、二期相继投用,一场从“传统农业”到“游民集聚”的变革正在这个静谧的乡村进行着。
打造“共享办公”“共享旅舍”“共享食堂”“共享田园”“宠物寄养”“户外露营”等新兴业态,对外吸引更多数字游民“轮住”,对内积极更新基础设施,推动“传统农业”老村庄向可持续发展的“游民集聚”新社区转型。
年轻人“回流”到乡村
11月19日上午10时,在DNβ一期项目的山顶咖啡厅,年轻的咖啡师正在悠扬的音乐声中精心地给咖啡拉花。
位于山顶观景台的咖啡馆。
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冬日暖阳下,一对中年夫妇对坐着品尝咖啡,不时低声细语,笑意盈盈。他们来自北京,妻子何女士在今年7月到DNβ小住过一周,这里的田园风光和清静闲适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选在初冬,她约上爱人,一路往西,在自驾去云南的途中特意在资阳停留小憩。
“我很喜欢这种氛围。我们俩之前开过花店,干过民宿。最后,还是决定在拟退休状态,当一次数字游民。”1970年出生的何女士很享受当下这种半工半游的状态和生活,也非常支持和肯定“Z世代”“数字游民”这类族群的生活。
刘先生赞同地点头:“现在很多工作都是项目制,完成一个项目就可以休闲一段时间;或者干脆就把工作带到一个能够放松身心的地方去,这样有效率、效果好。此外我觉得考研、考博这种阶段性的冲刺和拼搏也都在游民社区进行。”
资阳国际数字游民社区内的十大艺术装置——《Blooming 绽放》,它用充满未来感的色彩传递着资阳这座城市的朝气与生命力。
在泰国清迈的数字游民社区打卡,在江西安吉的“DNA社区”合照,在余村数字游民公社小憩,再到四川资阳的“DNβ国际数字游民社区”驻足……这对夫妇对“数字游民”族群有着特别的关注。在他们看来,中国农村就应该多建设这样的“社区”,让更多年轻人心甘情愿地“回流”,在泥土和大自然的浸润下开启“Z世代”生活。
“兼顾”不只是个愿望
在DNβ一期,数字游民们还经常聚集在一幢灰色的建筑中:这里有三角形的别致屋顶,错落有致的休闲阶梯,明亮宽敞的共享办公区。
共享办公区。
临窗而坐的姑娘是来自辽宁的数字游民陆静佟。她曾经奔波于喧嚣的大城市,如今带着工作和极度想放松的身体来到了资阳。她说自己仔细搜寻和对比了很多数字游民社区,资阳的区位优势、价格优势和自然风光、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留住了自己的脚步。
在陆静佟看来,这里是兼顾生活与工作的理想“栖息地”,有一种阔别已久的邻里感。入驻近4个月,虽然中途也有过好多次离开又到来,但她始终钟情于DNβ。“年轻人很多,附近的村民很热情。不工作的时候,像极了我小时候住的地方,非常亲切。”
资阳国际数字游民社区IP代言人嘭嘭。
截至10月底,222天里,村里的“共享公寓”累计接待入住5317人次,平均入住率达到了78.9%,高峰月份入住率可以达到90%以上。
不远处,在一栋造型方正的蓝白色的格子建筑中,活跃着猫儿、狗儿、鸟儿等好些宠物,这是DNβ二期10月底才开始试运营的“Saye—乐宠营”。
乐宠营。
主理人张长俊说:“客人们在这里撸猫、逗狗、喂鹦鹉,享受着与宠物相伴的快乐时光。”仅在试营业的一个月期间,他们就接待了一千多人。
乐宠营的二期项目效果图已定,将在今年年底动工。明年,精心打造的艺术菜园、晒架集市和一米农庄等特色区域会对外开放,山顶营地则将成为朋友聚餐、周末烧烤的新去处,一个属于年轻人“乌托邦”正缓缓从规划图走进现实。
记者采访乐宠营主理人张长俊。
二期的餐厅、酒店也在初冬迎来了新的客人,他们细细观察仁里村的变化,仔细感受乡村到社区的革新与变化。
“老仁”焕发出新生
在游民们嘴中,“仁里村”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老仁”。它确实老——几年前,这里还只有狭窄的村道,勉强能容纳一辆车通行,没有路灯,没有绿植和花卉,更没有精美的建筑和稳定的客流。
而如今的“老仁”,已经成为了“数字游民”的驿站,成为了新思潮和老村庄和谐共处的典范。
共享农场。
走进数字游民社区背后的共享农场菜地,一方又一方整齐的土块,被精致的栅栏隔得方方正正,插在地里的名牌,醒目又自豪地述说“劳动光荣,我要丰收”!在菜地的边缘,仁里村村委会会计张山明正弯着腰专注地查看蔬菜的生长情况,计划着这周补植补种的清单。
过去重负在身的“农活”,在“共享菜地项目”中被争抢着干完了。两个月前,在“我在村里有点田”活动中种下的菜苗已长出一大截:萝卜和白菜比着长势,蒜苗和香菜比着新鲜,甘蓝和豌豆尖比着色彩……
共享农场。
张山明作为共享农场的管理者之一,近段时间有了另一种忙碌。“要把共享农场分为自主耕种、半托管、全托管三种模式。自主耕种就是我们把地整理好,交给租户自由种植,他们想种啥就种啥,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半托管就是农场负责种地、除草这些活儿,租户只要决定种什么就行。全托管就是农场根据租户的需求种植,租户直接来收菜就好。”在预留的2000平方米共享农场,已经有70%都被认领了。自己除了有看护管理的任务,还要通过微信群及时发布蔬菜成熟情况,接待租户们每周一次采摘和探访。
共享农场内被认领的菜地。
谈及新生活对村民们的影响时,张山明的眼睛亮了起来,他说:“现在挣钱方法很新式,栽菜都和以前不一样了。我们还有很多村民都在游民社区当保洁、保安,村庄变公园,家门口就挣钱!村集体收入从去年的30万涨到了50万,村民的人均收入也在不断增长。”
紧挨着社区共享公寓,一栋白墙灰瓦的房子特别显眼,它用整整两面墙喷涂上了“冯家铺子”的广告。这家小超市不仅有琳琅满目的日用品、食品,还代发代收快递。老板黄杨说:“我们是巴到游民挣钱。莫看我这个超市小,国际快递我都收过。”开业四年,黄杨说今年生意分外好,卖的货物不仅要讲究品质,还要更符合“数字游民”的需求。“有人教我要研究‘用户需求’,我现在还卖点鼠标U盘充电器,代购一些化妆品、咖啡。反正挨着共享公寓,生意都做洋气了。”
共享公寓。
记者在DNβ蹲点大半天,看见咖啡厅的落地窗前走过了一波又一波年轻人;在共享办公区,噼噼啪啪的打字声还在继续;乐宠营里的欢声笑语从未间断;共享田园的小径上留下一对又一对幸福的脚印;冯家铺子的收款音响则不时传来“已收款”的声音……
这些声音,这些身影,都带着向往,在如同堡垒般的建筑里眺望天空,在层层墙砖之间寻找白云,在户外的植物旁自由呼吸,在暖冬的落日里分享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