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中国成都,一座人口超过2000万的超大城市,每年的用电量超过800亿度,这样庞大的能源需求,至少要2667万吨煤炭,或者16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才能满足,又或者只需要几条“龙”就够了。这就是由中国人自己建造的“地表最强巨龙”,人称“华龙一号”。
10月4号的《四川新闻联播》关注了华龙一号的故事。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核能发电机组之一,论能量,几乎没有什么比它更高效;论难度,也很少有电站比它更复杂;论环保,它是理想的清洁能源;论安全,也很少有电站比它更坚固。那么,这条“巨龙”到底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要理解它的创造过程,就像看一部扣人心弦的科幻大片——从起点到终点,每一步都是充满挑战的“关卡”。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国际核电技术基本被西方国家垄断的背景下,中国的科学家们决定不再做“学徒”,而是要自己打造一款世界级的核电产品。
比如,华龙一号的“心脏”——反应堆堆芯,为核电站提供着能量源泉,是全系统最核心的部件之一。然而,这颗“心脏”必须在极端高温、高压环境下长时间稳定运行,任何微小的故障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为了攻克这个技术难关,科研团队进行了数千次模拟实验,经过无数次失败后才终于研制出设计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华龙一号为了确保安全性,还具备“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系统设计,就像给核电站穿上了“无敌铠甲”,坚固到可以抵御大型飞机的撞击。如果核电站遇到突发状况,比如断电或事故,系统可以自动开启冷却功能,确保反应堆不会过热。这样,即使发生极端情况,华龙一号也能自我保护,不会对外界造成威胁。
从筚路蓝缕到星光璀璨,华龙一号不仅在国内核电项目中得到了应用,还成功出口海外,成为继高铁后,“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另一张“国家名片”。
记者:曾晓慧 段海钦
来源:四川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