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把帖子装进手机里继续观看哦,快快进行扫描体验吧!
* 需二维码识别软件支持。 什么是二维码?
一立方米的水体,可以养殖多少条鲈鱼?在传统露天鱼塘养殖模式中,这个答案是10余尾。而在南充市高坪区长乐镇,当地养殖户通过引进全国领先的高密度生态循环技术,因地制宜进行改良,使每立方米水体养殖鲈鱼可以达到110尾,是传统养殖模式的10倍以上。
这一技术是如何实现的?又能创造什么样的收益?记者走进现场一探究竟。
9月12日上午,烈日当空,记者走进位于长乐镇三板桥村的鲈鱼养殖基地。露天鱼塘消失不见,眼前是占地约1亩的“鲈鱼工厂”。走进厂内,8个直径8米、深度2.2米的陆基高位池整齐排列,每个池子里上万只鲈鱼正在欢快畅游。渔民们站在池边,撒网、拉网,将一只只活蹦乱跳的鲈鱼按个头分别称重、装车,现场一时水花四溅,一派鱼跃人欢的丰收景象。
“这段时间是鲈鱼市场价格的高位期,他们家的鲈鱼个头均匀、活性高。从8月中旬以来,我们每天在这里收2000到3000斤鲈鱼,运输到成渝地区销售,市场反响很不错。”现场水产收购商弋洪武说。
这样高密度的养殖环境,如何确保鲈鱼存活率高、活性强?记者在现场注意到,每个陆基高位池内安装新型供氧设备,水中形成漩涡式水流,鲈鱼顺水游动、运动增肥。伸手一摸,池子里的水温带来阵阵清凉,23到29摄氏度正是鲈鱼生产的最佳温度。
“鱼好不好,水是关键。”该养殖基地的法定代表人李东说。为给鲈鱼创造最优生长环境,他们投资130万元引入工厂化内循环高密度养殖系统,为每一个陆基高位池配备一个养殖单元、一个水处理单元。养殖单元通过智能系统控制水体的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温度,水处理单元则对养殖水体进行过滤、分离、再利用,使尾水不外排。不仅如此,他们根据南充本地的气候对养殖周期进行摸索改良,使养殖摆脱了“靠天吃饭”的传统模式,变得像工厂生产一样集约高效、智能可控。
凭借先进的养殖技术和高效的运作模式,今年,该养殖场总共养殖鲈鱼10万斤,成活率高达95%,产量、收益呈现喜人态势。
“我们精心挑选高温季节错峰上市,目前市场批发价大约在每斤20元,预计可以创造产值200万元以上。”董事吴沅骏说。
接下来,该养殖基地还计划开辟一条中高档生产线,面向南充地区推出生态鲈鱼纯氧包装,开发“生鲜鲈鱼24小时送货上门”服务,进一步拓宽销售市场,把“鲈鱼工厂”做得更大。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打开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