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成都之美浓缩于一处,哪个地方最能代表成都?相信很多人会说是成都世园会中的成都园。那么,成都园中到底藏有多少“宝藏”?又隐藏着多少故事?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联合市公园城市局策划推出《“解码”成都园》系列报道。今日呈现《“解码”成都园|那些可看可药食的花花草草》。
制作止血剂的金毛狗;可治疗多种疾病的药用植物南方红豆杉;根茎叶皆可入药,著名的珍稀植物安坪十大功劳;具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功效的蓟……眼前这些药食同源植物就种植在世园会成都园——“药食园”花境内。
这片“特色花境”,通过应用茴香、地涌金莲、蓟等数十种特色植物构建出一个乡土植物与特色药食同源植物结合的植物生态展示区,采用拟自然的设计手法,构建具有自然生态特征的植物群落,打造出品种多样、生态友好、可持续、低维护且具有本土特色的植物景观。
不仅可看、可食还可药用,也向全世界游客传达了未来园艺产业服务健康的价值新方向。
药食同源植物
应用历史源远流长
药食同源植物是指既可食用又能作为中药材防病治病的植物。中国作为药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对药用植物的发现、使用和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有关史料中曾有“伏羲尝百药”“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等记载。
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整理出来的《五十二病方》,是中国现存秦汉时代最古的医方,其中记载的植物类药有115种。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外国的药用植物如安石榴、红花、胡桃、大蒜等也相继传到中国。历代学者专门记载药物的书籍称为“本草”。约成书于秦汉之际的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类药就有252种。
《本草纲目》收载的1892种药物中,食物类药物就有300余种。大量古代本草文献都详细记载了大量药食同源植物,可见其应用历史源远流长。
不仅是“药园”还是“菜园”
除了药用,药食园里的特色植物也同样具备食用的特点。许多看似为路边“野花”“野草”的植物,拿去做菜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茴香这种植物被广泛使用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最早来自地中海一带,在魏晋时期传入我国,被认为是一种天然的养胃佳品。而这种植物用来做菜同样一绝,不管是煎蛋、炒菜还是凉拌,都能做出一盘香嫩可口的佳肴。
连翘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属于用药大户了,被誉为“天然消炎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对风热感冒,温病初起等症状都有疗效。如果把连翘花做成美食,则是药效营养都兼备啦。
除了这些平时大家餐桌上不常见的药用植物,在药食园里,“老熟人”同样不能少。
说起蕺菜,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这是什么。但我要说它另一个名字,那肯定是如雷贯耳,它就是——折耳根。作为川渝人刻在基因里的“心头好”,折耳根不仅是餐桌上的美食,也是常见中药,到了公园里还能作为景观植物为行人带来愉悦感受。
除了折耳根,还有许多像紫苏叶、栀子花、茉莉花等大家耳熟能详的药食植物同样种植在药食园内。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亲自前往成都园内探秘一番。
可食、可药还能看
传达园艺产业价值新方向
如今,许多乔灌木、藤本植物和地被植物等各类药食植物通过合理搭配种植,完善了园林景观的服务功能。
许多药食植物具有净化空气、防风沙、降噪音、固土护坡等环保功能。可以有效降低空气中的氯化氢、氟化氢含量,抵抗有毒、有害气体。
当前,药食同源植物在园艺展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药草+花境”的景观形式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许多药食同源植物的花、果、叶、芽姿态柔美、形态各异,叶色、花色的变化也十分丰富。不同植物的外形、色泽、风韵、季相变化构成的自然美及艺术美提供不同的视觉效果,具有观赏价值的同时,还能使人缓解压力,带来启迪和向往。
药食植物最突出的优点便是其具有的保健价值。特别是随着自然疗法深入人心的当下,园林康养逐渐走进大众生活,康养花境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了给市民游客带来更好的游园体验,方便认识品种繁多的特色植物,在成都园里,每种不同的植物下方还设置了专属的“身份证”。
近年来,为让这些特色乡土植物被更多人了解,成都市公园城市局联合有关机构搭建了植物数字信息平台,通过扫描植物专有名片二维码,可轻松获取植物详细信息,进一步获取植物相关知识,包括植物的分类、观赏特性、生长特性等。
记者:李菲菲
供图:成都市公园城市局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