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王怀 王国平 王代强 燕巧
浙江日报记者 沈晶晶 张苗
“五一”假期,眼看越来越多的游客不断涌入村里由浙江援建的螺髻山彝族乐器博物馆和彝寨民宿,凉山州普格县螺髻山镇德育村党支部书记吉木瓦各惹,既欣慰又心痛。
心痛,是因为一个人。“他总说要让我们吃上‘旅游饭’,我们现在吃上了,他却再也来不了。”吉木瓦各惹口中的“他”,是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浙江省驻川工作组组长王峻。
德育村,是浙江重点援助打造的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示范点。过去几年里,王峻先后7次进村,和干部群众一起,为村里的发展出谋划策。然而,就在德育村日新月异,驻川工作行将结束、即将凯旋之际,王峻却在52岁的年纪因积劳成疾,永远地倒在工作岗位上。
花甲未周,音容顿杳;跨越山海,不枉此行。
刚到四川工作时,王峻就要求驻川干部认真思考“离川留什么”。两年多来,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思考的答案。
给四川留下什么?王峻,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作答。
王峻在甘孜州石渠县调研。
留下累累硕果映真情
“凡用心播种的,必欢呼收割。”
两年多前,初到甘孜州甘孜县,浙江援川干部就遇到一个难题:按照此前规划,浙江援建甘孜县第二自来水厂项目,县里虽有强烈建设愿望,但自筹资金还有较大缺口。
得知情况后,王峻立即与浙江援川干部、甘孜县委常委、副县长(挂职)汤红传等商量对策。3个月后,水厂开建,这是浙江援川的单体建设项目中援助金额最大的项目。为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王峻3次前往项目现场协调。2023年9月,水厂如期建成投用,惠及周边群众近5万人。
水厂,只是浙江援川的一个缩影。2021年6月至今,王峻带领新一批150余名党政干部和每年千余名专技人才,不断将汗水和智慧洒向帮扶地区,让这片土地结出累累硕果。他常说:“凡用心播种的,必欢呼收割。”
硕果,由一个个身影叠成。他围绕“五个振兴”,有力有序有效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在川落地发展,持续打造125个乡村振兴示范点,为乡村振兴打造可复制的样板。
他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乡村振兴。2021年以来,引导社会力量捐款捐物达13亿元。
他推动两省联合培育技能人才,全面推广职业教育“蓝鹰工程”,深化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帮助解决西部地区职业院校学生就业难和东部企业优秀技工短缺问题。
绍乐东西部协作“越嘉有味”“两地仓”冷链基地。
硕果,由一次次协调催生。在王峻的推动下,浙川产业合作全方位深化。2021年以来,浙江累计引导896家东部企业到四川投资兴业,实际到位资金1200亿元;在四川结对地区共建产业园区100个,实际到位投资额达197亿元;浙能在川50万千瓦首个光伏发电项目,在甘孜落地。
在王峻的协调下,浙川数字化转型全领域推动。浙川对口工作管理服务平台上线,“苍政钉”“九龙钉”等政务平台开通,“凉兴码”“诊间支付”“浙里学堂”等场景应用投用。“白叶一号”数字驾驶舱投用,让茶园种植管护更加精准化、数字化、智能化。
在王峻的牵头下,浙川消费帮扶全过程优化。通过打造提升一批万亩级农业产业园、建设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基地、补齐仓储冷链物流短板、建设覆盖乡村的快递物流网络,推动结对地区消费帮扶全链条全环节升级。2021年以来,帮助四川销售农畜牧产品和特色手工艺产品365亿元。
硕果,由一场场互动见证。在王峻的主导下,两省文旅部门进一步健全文化和旅游合作“清单式”推动机制,合作领域拓展至五大类20余项:
成功举办浙川文旅协作周、文化产业交易博览会、稻城原创音乐在杭推广等活动,大力打造甘孜州亚丁村乡村振兴示范点,擦亮“安逸游四川”“香格里拉之魂”等文旅“金字招牌”。
浙江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将四川纳入浙江省直机关工会省外疗休养目的地,推出来川疗休养优惠政策,开展冬季来川旅游包机活动。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期间,两省旅游景区互推优惠政策等,积极推动浙川两省游客互送。
留下条条铁律见真章
“通常所谓时间不够,乃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愿望、力量、机警来打破自己的因循惯例。”
“帮忙核下这个数据。”在成都的浙江省驻川工作组办公室里,王伟将一份项目推进表顺手递给对面的同事,配合密切。两人同为浙江省驻川工作组成员,长期共事,已形成默契。
这里,也是王峻最常来的办公室之一。于他而言,不只是带好这间办公室里的几个人,他要将150多个互不相识又分散在四川各地的援川干部“紧紧拧成一股绳”。
普格县德育村乡村振兴示范点。
来川两年多,一套高效工作制度留了下来。
王峻密切联系两省对口部门、贯通省市县三级机构,着力构建上下贯通、前后协同、部门联动的“网状”工作格局。
他推动各地聚焦主责主业,科学安排挂职干部工作,实行专班化运作、清单式管理工作模式,进一步配强队伍、增强力量。
他有效发挥援川干部人才优势,打破区域限制,创新开展组团工作模式,形成“全省一盘棋”的良好局面。
他总说,方法总比问题多,办法总比困难多。
来川两年多,系列“办事准则”留了下来。
浙川协作千头万绪,空间跨度上千公里,时间跨度以年计,合作项目多达800余个,每年涉及资金以数十亿元计,难度、强度可想而知。他说:“虽然看起来帮扶资金总量大,但分摊到每一个项目上就显得杯水车薪,一定要把钱用在刀刃上!”
来川两年多,条条“工作铁律”留了下来。
调研如果结束得晚,不能在夜晚赶路;除了驾驶员,任何人不得碰方向盘……每一位浙江援川干部,对这些铁律都烂熟于心。
王峻在广元考察调研帮帮摊项目。
除了看得见、讲得出的规矩,王峻还留下了更多“无形的感染力”。
是“事必躬亲”的务实作风。2023年8月,设在杭州最大的农批市场的“浙里天府”四川优特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开馆,展示着张飞牛肉、青川黑木耳等300多种来自四川脱贫地区的优特产品。10月,四川省代表团前往浙江省考察学习,现场介绍的正是王峻。
是“精益求精”的极致追求。多少个深夜,办公室仍灯火通明。王峻和同事们一遍又一遍精心审核第二天会议资料,甚至精确到每一个标点符号的使用,“他的所有讲话稿、工作汇报、会议PPT,都要反复修改。”
是“手不释卷”的求学精神。工作之余,王峻总是拉着大家一起读书学习,让不少人爱上了“淘书”。他最喜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这段话:“一个人的生命应当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他在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作的斗争。’”
是“只争朝夕”的勤奋状态。对于援川干部可能存在的懈怠,王峻常说:“没有比推托没有时间更坏的辩解了。没有比时间能为人在更大程度上使用的东西了。通常所谓时间不够,乃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愿望、力量、机警来打破自己的因循惯例。”许多同事都被他的话深深激励:“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
留下谆谆教导传真知
“很喜欢‘舒’这个字,云卷云舒的状态很美,亦如人生——有‘舍’才有‘予’。”
“奶奶,你想我成为什么样的人?”“一个人活在世上,是要做一点事的。”
年少时与奶奶的这段对话,王峻铭记于心,成为毕生信念。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他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浙川协作的行动中,直到生命的尽头。
为了追求,他看淡生死。2023年11月,在泸州开会时,同事们发现王峻瘦弱了许多。彼时,他已饱受病痛折磨。没过多久,他就住进了浙江的医院。但即便躺在病床上,他依然每天通过微信语音布置工作。
为了追求,他看淡名利。2024年3月15日,浙江省驻川工作组同事和王峻通电话,询问本轮浙川协作总结事宜。“工作都是大家一起干的,不要突出我个人,要突出整个团队。”王峻说。
在浙江援川干部、挂职理塘县委常委、副县长的叶小明眼中,王峻是他们的“好大哥”,“还记得他带着我们去见省主要领导汇报工作,在得到赞许的时候,他把我们基层的同志推到前面。”
为了追求,他们跨越山海。2024年3月27日上午,浙江杭州殡仪馆哀乐低回,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见王峻最后一面。追远厅里,摆满四川省委、省政府,阿坝州、甘孜州、南充市以及小金县、平武县、汶川县、北川县、南部县、仪陇县、嘉陵区、阆中市等敬献的花圈。
王峻在乐山峨边县调研。
一位四川的干部缅怀他:蜀水粼波泣,巴山峻岭悲。旅川千日去,含泪把君辞。
人们忘不了,在浙江援建的若尔盖县铁布镇兴农枣李园里,果农将刚从树上采摘的“高原香香李”给他品尝时的甜蜜时刻。
人们忘不了,在绵阳“浙川协作·助残共富”盲人按摩培训班结业仪式上,颁发证书时他眼眶湿润的动情时刻。
人们忘不了,在浙江省驻川工作组的办公室里,他与同事挑灯夜战,研究项目的较真时刻。
为了追求,他们激励奋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只有胸怀天下、志存高远,不忘初心使命,把人生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把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才能拥有高尚的、充实的人生。
王峻的老家浙江建德市。如今,王峻归葬在老家的一座青山上。川观新闻记者 李向雨 摄
王峻告诉妻子卓丹:很喜欢“舒”这个字,云卷云舒的状态很美,亦如人生——有“舍”才有“予”。
他常引马克思高中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这段话激励浙江援川干部: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病重期间,他改了微信头像:太阳照在葱绿的田野,光芒万丈,生机勃勃。就像他对妻子说的,“一切向阳”地活下去。
如今,王峻归葬在浙江建德市老家的一座高山之上。青山掩映,云卷云舒,长风过时,松涛阵阵。
王峻,永远是那个不误光阴、向阳而生的追梦人。
来源:川观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