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了不起的文化工作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1 10: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


当我们大声喊出“劳动最光荣”的时候,我们赞美的其实是一种久久为功的劳动精神,是一种在劳动中实现自身价值、创造社会财富的躬行和担当。

在这个属于劳动者的节日里,我们翻开2024年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文化领域获得者名单,他们有的成千上万次反复练习长嘴壶茶艺,有的用40余年的时间寻路蜀绣的传承创新,有的让“冷门绝学”在大学校园重获青睐……岗位各不相同,文化的芬芳却是同样的沁人心脾。

图片

在2023年成都大运会期间,蜀绣、漆器、竹编、扬琴等具有巴蜀地方特色的传统技艺轮番登场,中外来宾得以近距离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外事茶叙接待活动上的茶艺展示环节,成都市技术能手、茶艺高级技师向春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亮相活动,为嘉宾们沏上四川绿茶、四川花茶、四川红茶三款茶。行云流水的表演,仿佛一面镜子,映照出的是这片土地上的安逸生活美学。

众所周知,宋人对饮茶十分偏爱,点茶、斗茶等活动中浓缩着宋人的闲逸之气。川人饮茶的历史则远早于宋朝,雅安蒙顶山的植茶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两千多年的西汉时期,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有文字记载以来中国最早开始人工种植茶叶的地方。

如今的四川,绿茶、红茶、白茶、黑茶等各种茶品类俱全,与茶香一道蔓延的,是一种古老生活美学的现代传承。

有好茶,也要有好的茶艺大师。作为2024年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90后”向春的身上,浓缩着劳动者苦练内功的艰辛日常。

图片
向春

向春与长嘴壶茶艺的接触,源于对那一串很飒的动作的向往。实际上手后发现,变飒似乎并不容易。

被壶砸痛、砸伤,被水烫伤都是常有的事,想要把长嘴壶茶艺练得行云流水,让观者赏心悦目,每一个动作背后都要有成千上万次的反复练习,手的幅度、壶的高度,甚至是出水的角度都必须是经过仔细计算的,需要分毫不差。

长嘴壶茶艺表演是茶技,也是茶艺,还是一种生活美学。


赏心悦目的长嘴壶技艺表演固然让许多人认识到了长嘴壶,但茶艺师还需要对茶文化知识和茶性有深入认知,才能冲泡出一杯色香味俱全的茶汤。

向春开创的女子长嘴壶茶艺表演《出水芙蓉十八式》,就将女性的柔婉与长嘴壶的形式巧妙结合,当观众还沉浸在出神入化的茶艺动作时,一杯好茶已到盏中。伴着悠悠茶香入喉的,还有悠悠的美学体验。

图片

巴山蜀水织锦绣。

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蜀绣,凭借其明丽清秀的色彩和精湛细腻的针法,历来备受人们喜爱。2024年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四川手绣前程刺绣工艺品有限公司技术员冉建华,就是一位来自通江县的巴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代表性传承人。

蜀绣之于冉建华,从一开始就带着传承的味道。在她奶奶那一辈人中,刺绣是生活的基本功。因此从40多年前,冉建华还很小的时候,就跟着奶奶做刺绣。


这种传承可能至少有两层意味,一层是自己与奶奶之间的情感与记忆纽带,另一层是一门绵延上千年的技艺落在自己肩上的强烈使命感。

远在东晋,蜀绣已与蜀锦并称“蜀中瑰宝”。蜀绣以软缎、彩丝为主要原料,针法包括12大类122种,具有针法严谨、针脚平齐、变化丰富、形象生动、富有立体感等特点。40多年间,前辈们为蜀绣奠定的审美与技艺基础一直是冉建华传承的重点。

图片

冉建华

但是,她并不满足于仅仅是传承。博采众长已成为当前非遗传承人们传承创新的“突破口”。

在练好蜀绣基本技法的基础上,冉建华将针法革新的眼光对准了自己生活的大巴山。她融合成都和巴山的绣法针法,形成独具川东北民俗文化气息的巴山蜀绣,作品《通江银耳》《赤化全川》《桃花鲤鱼》等为她摘得诸多奖项。

多年来,冉建华始终坚持推广蜀绣的理念。她通过开办蜀绣技艺培训班,带领了一批又一批的当地妇女、脱贫户、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为他们的生活增加了一份可观收入。同时,她也积极推动和参与蜀绣进乡镇、进社区、进校园,让更多人在生活中接触蜀绣、爱上蜀绣。

在持之以恒的工作中,接续传统、守正创新,这既是非遗人面向时代应有的态度,也是一位劳动者身上宝贵的品质。一幅幅栩栩如生、层次分明的蜀绣作品,让人目不暇接,而刺绣者低头垂目、巧手翻动的匠心与巧思,同样值得欣赏。

图片


在2024年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四川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副研究员戴莹莹的劳动更多体现在精神层面。

戴莹莹上的第一堂课,是有近300名学生选修的《中华文化(文学篇)》。学生们来自文理工医各学科,如何让他们都能在中华文化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如何让学生在修学分之外,从这门课上有所收获?如何能让教学之树扎根于中华文化的肥沃土壤之中?她将目光投向了被视为“冷门绝学”的敦煌文化:它以莫高窟佛教艺术和藏经洞文物为代表,延续近2000年,是中华文化与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等外来文化交融荟萃的结晶,也是世界文明长河中的璀璨明珠。

解锁敦煌文化,就能解锁丝绸之路;解锁丝绸之路,就能解锁中华文化乃至半部世界史。

图片

戴莹莹

通过面向多学科背景的学生们讲敦煌文化,戴莹莹打破了既有的学科体系,为学生们认识中华文化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当学生们领悟敦煌文化时,就看到了中华文化的一角,最终能由点及面,慢慢揭开整个中华文化的面纱。

为了让学生更高效地获取知识,戴莹莹精心打磨每一节课。在课堂上,她善于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同时还会结合相关视频、APP等工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非文学专业的选课学生也能有所思、有所感。课下,她会认真阅读学生的反馈意见,并反复思考改进、探索与教学内容最匹配的传授方式。

戴莹莹的劳动,是对传道、授业、解惑的践行,也是对自古以来读书人“为往圣继绝学”理想的延续。她的课堂,让我们见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久不息的“人气”。

图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巴山蜀水滋养的人们,在面对劳动时,同样展示出他们的兼容并包与乐观进取。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曾评价巴蜀地区为“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巴蜀儿女兼容并包的能力,与世人对盆地的刻板印象大异其趣。在数千年的劳动历程中,劳动者积极学习、取长补短,从而开创出极具自身特色的物质与精神文化产品,兼容并包的气质成为创造力的源泉:就像在蜀绣基础上对其他地域刺绣针法的学习与借鉴,无数的冉建华们始终保持着对外界的好奇,始终追求着日常劳动中的新突破与新创造。

乐观进取同样是四川劳动者身上的一种宝贵品质。一个经常被文化观察者讨论的现象是,成都地区出土的大量说唱俑,不同于很多地方陶俑一板一眼的表情,成都的说唱俑往往面带笑容。这种笑容赋予了这一方人自古以来乐观的生活态度,也感染着南来北往的人们在这里停留与耕耘。正是带着这种乐观的态度,他们创造了繁荣的文化,戴莹莹们敢于去攀登知识的巅峰,向春们勇于去千百次地锤炼自己的技艺。

“此心安处是吾乡。”或许900多年前的苏东坡,早就一语道破了四川劳动者们的精神本质:不落窠臼,也不好高骛远,遵从心之所向,过一种物质与精神平衡的生活,在劳动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价值。

图片


撰文/成博

编辑/马艳琳 责编/谢梦 审核/姜明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于 2024-5-1 10:59: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已经做的很好了,赞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