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夜校”这个颇具年代感的名词正回归公众视野。一股年轻人争相上夜校的热潮席卷各地,甚至出现夜校开课即满、一座难求的火热场面。某平台数据显示,去年“上夜校”的搜索量同比增长980%,相关帖子评价数同比增长226%,其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这届年轻人为何如此钟情于夜校?也许,夜校“归来”并不是简单的历史重演,而是在物质生活日益富足的当下,年轻人平衡工作与生活、兴趣与技能、社交与个人成长的平台,价格亲民、课程时尚新颖的夜校恰好顺应当代青年的多元化需求,其热度持续不减自然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所谓夜校,即一种利用晚上或非工作时间进行再教育的教学模式。夜校在中国,已有逾百年的历史。从建党初期创办工人夜校提高工人文化程度、唤醒工农革命意识,到新中国成立后大力扫盲、教授生产技术,再到改革开放后鼓励提升学历……在各个历史时期,夜校始终在适应社会发展中不断变革。
走过百年,“归来”的夜校,又被赋予了新内涵——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年轻一代,正在依靠夜校扫除工作之后的疲惫,并尽可能地从多元的公共服务中获得身心滋养。在求变中生存,熟悉又陌生的夜校,相比以往已大有不同。
从办学主体上来看。当前开办夜校的主体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文化馆、共青团、工会、妇联、社区等公共机构,提供低价甚至免费的公益性课程;二是高校继续教育学院、职业院校,长期面向社会开展非学历教育;三是民办社会培训机构,课程以付费为主。这些办学主体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为不同群体提供了多样化的夜校教育服务。
从课程内容上来看。今天的夜校虽然不乏技能型、学历型这样的传统培训,但艺术、文化、小众爱好等方面的内容似乎更能戳中年轻人的兴趣点。既有为兴趣买单的书法、绘画、声乐,也有为生活添色的茶艺、摄影、甜品烘焙、刺绣簪花,还有纯粹释放压力的八段锦、散打……夜校给平淡的生活打开了一扇“任意门”,年轻人“白天上班,晚上学艺”,属于他们的夜生活不是霓虹璀璨的街道,而是灯火通明的教室。
从开课模式上来看。除了传统的集中授课模式,夜校还涌现出了一系列创新模式,这些模式更加灵活多样,能够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求。例如,成都龙泉驿公园路社区“睦邻夜校”积极探索视频课方式,开通线上直播旁听功能,突破空间、时间限制,实现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有人把现在的夜校比作更适合年轻人体质的“少年宫”,称其为人生第一节真正意义上的“兴趣班”。在这里,钱包无需受太大伤害即可轻松去除“班味”重新get一技之长,还可找到志同道合的“搭子”建立新的社交圈,甚至可以把生活切换成自己的频道完成儿时未完成的梦……这些,也许就是年轻人爱上夜校的理由。
一杯冰美式的低偿消费更具性价比。与一般的文化艺术、专业培训动辄上百甚至数百的一节课相比,开在社区里的夜校价格着实亲民。公园路社区睦邻夜校每10节课为一个周期,除原材料成本较高的烘焙课价格略高外其余课程只需99元,折合每节课不过是一杯普通咖啡的价格。质好价优、主打一个高性价比的夜校自然成为了年轻人的心头好。以低成本尝试一项新技能、创建一个新圈子,正成为许多年轻人开始“养自己”的方式。
一项新技能的短期掌握更有获得感。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让年轻人常常想“逃离”“累觉不爱”“班味太重”中需要找一个新的突破口,夜校正迎合着这种需求。每周一次,两个多月就可以掌握一项新技能,既能缓解工作生活的压力,还能收获满满的情绪价值,结识到志同道合的新朋友,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这远比窝在屋里玩手机、刷剧更有获得感和成就感。
一个儿时梦的延迟满足更抚慰人心。当年轻人可以“掌握”自己的人生,“重启人生”在夜校有了新的可能。在这里,一些曾经淡忘的爱好被重新唤起、过去放弃的兴趣被再次拾起。“成年人的少年宫”既可承载年轻人释放压力、丰富生活的精神需求,也可满足现代人对更新知识、自我完善的价值追求,让自己为自己的人生掌舵、加码,少年不可得的东西,终于由成年的自己来圆梦。
荧荧夜灯,足以点亮梦想。夜校的火爆折射出年轻人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展现青年人积极向上的青春力、求知欲,也能够体现一座城市的“鲜活度”“自由度”。如何让夜校从“一时热”走向“长久火”,还需要更多内容的上新、更多规范的上线、更多力量的协作。
让夜校之火点亮书香城市文明城市新风尚。保持夜校长久生命力和吸引力的是“对味”“有料”,既不能一哄而上“复制粘贴”,也不能贪大求全搞“一锅烩”。于龙泉驿而言,夜校要结合文明城市创建、书香龙泉驿建设、乡村振兴等时代课题,按照“既有共性,亦有个性”的思路,在课程内容、时间安排等方面制定有针对性的运营策略,才能真正实现“细水长流”、可持续发展。
书香龙泉驿 | 资料图
譬如,洛带镇可充分挖掘客家文化,开设客家婚俗、客家龙舞等民俗文化课程;柏合街道可结合草编文化,创办非遗手工课程;大面街道可聚焦文化创意,设置文创产品设计课程;东安街道可聚焦赛事演出等,推出文明礼仪课程;山泉镇可在“桃”上做文章,谋划推出种植技能课堂……让更多年轻人近距离地接触学习多元文化,掌握更多技能技术,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客家民俗表演| 资料图
让更多优质教育资源与配套文化服务走进百姓身边。夜校之风兴起是好事,但随着商业元素的植入,部分问题也在逐渐浮现。比如,一些夜校尚无官方专业机构的认证与备案,缺乏办学资质、没有统一收费标准、教学内容审核把关不严等问题突出。有网友称,一些机构打着夜校名头,以低价课程引流,学员上课后才发现中了营销套路;也有一些夜校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这些或多或少影响了年轻人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夜校长远发展。
夜校是提供文化服务的公益事业,也是值得投入的新兴产业。相关部门在鼓励支持发展夜校的同时,应及时规范引导,做好资源统筹、监督管理,引导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积极参与公共文化资源供给,既要为优质机构提供融资、备案、审核等服务,助力其快速发展壮大,也要坚决打击行业乱象,推动夜校实现健康有序发展。
让夜校发展与青年成才彼此成就共同向前。不可否认也有少数年轻人把夜校当成低价“兴趣尝试班”,上了几节课不感兴趣就作罢,造成资源浪费。对此也需要给予适当引导,帮助他们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和路径。年轻人也需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生活理念,不能将夜校当作一种廉价的消遣方式,而应该将其视为提升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夜校为青年“充电赋能”,青年让夜校更具价值和意义,最终实现“双赢”的效果。
总而言之,夜校火热并非偶然,而是一场终身学习供需两端的“双向奔赴”,唯有多方协同发力、稳步有序推进,才能真正让这场文化之旅精彩纷呈、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