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余如波 底伊乐
仲夏时节,眉山三苏祠博物馆红墙环绕,绿树成荫,游人纷至沓来。6月7日,三苏文化大数据库上线发布仪式在三苏祠博物馆举行。数据库将为三苏文化的系统研究、活化利用、交流推广提供技术支撑,探索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科技深度融合。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视察时来到三苏祠,他指出:“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
两年来,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引领,四川正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更强的历史自觉,着力推进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讲好三苏故事,推动三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眉山三苏祠博物馆供图
保护传承,让三苏文化润物无声
今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发布第五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结果,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升级”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当天及次日的“中国旅游日”,三苏祠免费对公众开放,还为广大游客准备了东坡诗词擂台赛、香囊制作体验、传统拓印体验等精彩活动。
“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提高博物馆的整体运营水平和服务质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推动文博资源的转化利用,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感受三苏文化的魅力。”三苏祠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三苏祠博物馆“升级”,是我省大力推动三苏文化传承发展的一个缩影。其中,做好发掘、保护和研究工作,是必要的前提。
2023年12月15日,三苏研究院在成都揭牌。其建设工作由省委宣传部统筹,省市校企共建共管,依托四川师范大学学术资源,汇聚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海南大学、四川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海内外高校及研究机构人才,聚焦三苏治国理政理念、家风家训、学术思想、三苏文化与巴蜀文化等领域,开展保护研究利用。
既有高屋建瓴的智库建设,也不乏俯身向下的耐心求索。
2023年11月19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眉山市文物局共同披露的眉山重大考古发现确认,位于眉山市东坡区修文镇十字卡村“苏坟园”中的大苏坟园为苏轼之孙苏符墓葬,小苏坟园为苏轼曾孙、苏符之子苏山的墓葬。这一完整墓园结构,在四川地区极为少见。
眉山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苏坟园”之前已被列入眉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通过考古发掘让苏东坡家族墓地被官方确认,对于深入挖掘三苏文化、传承三苏文脉有了更重要的意义。
当历史走入现实,在生活中“日用而不觉”,文化方能“润物无声”。如今,在眉山街头,三苏文化城市景观随处可见:以东坡城市湿地公园为代表的三苏主题文化公园,“东坡步道·大家之路”,各种微景观、文化墙、民俗街……眉山不断挖掘三苏文化资源,持续推动三苏文化融入城市建设、群众生活。
眉山三苏祠博物馆供图
活化利用,让三苏思想感召今人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三苏文化传承发展,为此写下了生动的注脚。
今年6月1日,舞台剧《少年苏东坡》在眉山首演。该剧融合戏剧、文学、音乐、舞蹈、舞台美术,旨在通过少年苏东坡的成长故事,为观众呈现一场情感丰富、意义深远的艺术盛宴。
“我是土生土长的眉山人,这次非常荣幸饰演少年子瞻,希望为传承弘扬三苏家风家教出力。”在剧中扮演少年苏东坡的演员武宇璐说,通过演出,系统学习了三苏家风,将在今后的生活中时刻铭记,以身作则。
今年5月15日,话剧《苏东坡》亮相第八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4月27日,话剧《苏母》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首演;3月,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在美国华盛顿、纽约开启海外巡演……两年来,以三苏文化为主题的优秀文艺作品层出不穷,不仅生动再现与三苏相关的人和事,更对其中蕴含的思想内涵予以提炼升华,以更高审美价值和思想深度感召今人。
更令人欣喜的是,三苏文化的活化利用,已成为文旅发展的重要支撑。
作为2023全国演出市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优秀演出项目,话剧《苏东坡》文旅驻场演出自2022年首演以来,共演出213场,累计观看人数超3.7万人次。该项目还与旅游景区联动,观众观看演出后,可继续乘车前往眉山三苏祠游览。《苏东坡》文旅驻场演出运营负责人魏鑫透露,该剧还将经过全新升级创排,以70分钟版本重归舞台。
以项目为载体,眉山已将三苏文化嵌入产业链、融入夜经济,推出三苏遗址遗迹游、东坡美食体验游、东坡文化研学游等精品旅游线路,打造独具特色的文旅品牌。眉山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东坡醉月地”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眉州东坡酒楼成为国内川菜领军企业,东坡水街、竹里巷子等成为现象级网红打卡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