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我在图书馆修古籍 90后化学老师改行:走出“科学康复”新路子 | Z世代 正青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21 17: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叶

从化学老师转行到古籍修复师,90后王小敏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两年。在四川省图书馆的古籍修复实验室里,陈列着纸张纤维质量分析仪、酸碱度仪、测厚仪、耐折度仪……王小敏用现代科技扫描古籍的“骨肉结构”,确认它们的来处,以赋予它们更好的“新生”。

四川省图书馆储藏的补纸

用新技术助力古籍修复

走出“科学康复”新路子

“咚咚咚”,四川省图书馆的古籍修复室里,修复师们正在进行古籍修复的终章:装订。而一墙之隔的实验室中,王小敏正在进行古籍修复的第一步:古籍材料检测。

“在每种古籍修复之前,要先对它进行档案记录。其中就包括原书叶纸张的厚度、白度、酸碱度、纤维分析等数据。”王小敏身穿工作围裙,一手在显微镜上调整,不断放大载玻片上的纸张纤维,一手拖动鼠标,移动电脑上的标本图案。这些标本是对古籍进行初步整理时脱落下来的碎片,“古籍修复要做到‘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找到和古籍最接近的补纸,是修复中很关键的一步,纤维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认纸张的材料。比如这个标本,纤维比较直,颜色呈蓝色,导管形状也比较清晰,可以判断出是竹纸。”

正在进行古籍修补工作的王小敏

纸张厚度、耐折度等都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利用测厚仪等仪器对其进行检测便可完成数据收集,但纤维分析对入行不久的王小敏来说则是不小的挑战,“像纸张有竹、麻、皮等三系八大类的分别,每一类下面还有若干小类,把纸张的类别分得越细,补纸与原书叶匹配的程度也就能越高。我最开始是按图索骥,拿着资料一页页对比核实,再请教老师,确保准确,但现在能够根据基本的颜色、形状判断出大的种类。”古籍历经风雨,虫蛀、腐蚀、脆化,纸张状态早已不复当年,当确认古籍材质后,如何还原补纸的历史感也是技术活,“会尽量选用颜色相近的补纸,在我们储备的补纸中,最老的已经有几十年了,如果实在无法还原颜色,那就使用植物染料熬水染制。橡椀子、黄檗、栀子等植物,都是常用的原料,尽力避免化学制品的介入。”

古籍修复虽遵循传统的师带徒模式,但它也不断地在与各种新工艺、新技术相融合,所以,越来越多的化学、生物专业人才进入到这个古老的行业中。利用新技术让古籍“科学康复”,是古籍修复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的另一条路子。

师父袁东珏正在指导王小敏选择补纸

古籍修复让我们看清来时路

学习是进步的唯一办法

王小敏曾经是一名初中化学老师,三尺讲台与学生就是她工作的一切,在她看来,教书育人和古籍修复有相同的意义:“教育是培养下一代、照亮我们未来的路,而古籍修复是让我们重见历史、看清来时的路,他们具有同样的重要性。”曾经,王小敏通过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产生了对文物修复的崇拜之情,而两年前的一天,她在四川省图书馆的招聘公告里看到了“化学”专业的岗位招聘,“我不知道化学和古籍修复有什么关系,但知道自己实现理想的机会来了,我会抓住它。”

懵懂的王小敏走进了古籍修复的世界,作为四川省图书馆唯一一名化学专业的古籍修复师,“手上功夫”是她的第一课。“不管是借助仪器也好,技术手段也罢,古籍修复的关键依旧是‘修复’,而这一步,必须用手、用眼、用心。”王小敏师承古籍修复专家、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袁东珏。曾为老师的王小敏深知指路人的重要性,“在一些基层的图书馆,他们的古籍修复师不多,甚至没有老师带领,只能通过参加培训学习,入门很慢,也会走更多弯路,但是我很幸运,遇事不决,问师父。”而刚加入古籍修复队伍的王小敏,面对师父的教导,她问出的第一个问题是:我要怎么才不能把它搞坏?

“这都是文物啊,都是重要的历史资料,万一在我手里坏了怎么办!”王小敏还记得自己修复的第一本古籍是一册清代家谱,“那套书的修复难度不大,师父让我放心做,她会帮我。其实在古籍修复中,很多步骤都是可逆的,比如用浆糊粘补,没粘好我可以小心去除后重新进行,对古籍的影响不大,但对古籍边缘进行修剪,这一步是无法重来的。”所以王小敏决定先用废纸练习裁剪,从最初的紧张发抖,到呼吸平稳,她逐渐建立起了信心,最终成功完成她心中最为“恐惧”的一步。

王小敏正在用显微镜分析纸张纤维

但在专业检测方面,师父只能为小敏提供基础的指导,更多细节的东西需要她自己摸索,“当时很迷茫,因为我都是靠看书和查资料,像是在大雾中行走,我知道自己在往前,但不知道路对不对。2023年11月,我参加了国家图书馆的培训,才知道自己一直以来的方向是对的,我没走错!”

目前,王小敏正在参与到四川省图书馆的年度三大古籍修复工作当中,她负责的是日本正德四年(1714)书林含英豫章堂刻本《本草纲目五十二卷本草图四卷结髦居别集四卷》之第四十五卷,目前已经完成了300页的修复。同时,她还负责了馆藏古籍修复用纸的检测工作:将馆藏的近两百种古籍修复用纸进行检测和纤维分析,并罗列成册。“以后每一个修补用纸都有自己详细的身份名片,这样会减少我们搜索和测试补纸的时间。”

古籍修复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古籍修复师也是助力我们读懂历史、传承文明的“古籍医生”,在谈及工作计划时,王小敏坦言:“压力很大,四川省图书馆带领全省图书馆工作,我要自己做好,才能够去帮助别人。唯一的办法就是多练、多学。”

来源:封面新闻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