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目地黄”“白及”“太平花”“琉璃草”“花葵”等原本在田间山头生长的乡土特色植物和罕见的外来园艺新品种陆续亮相成都街头。原来,这是成都市花木技术服务中心为迎接世园会来宾而做的精心准备。 4月22日,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花木技术服务中心获悉,连日来,成都市各大主干道、城市地标、重要路段等处的绿化景观进行了新一轮的氛围营造,以“花重锦城”的浓厚氛围迎接2024成都世园会的到来。
▲成都人民东路绿化带上的“特色植物”
营建蜀韵花卉景观,运用60余种特色植物
记者了解到,本着“中国特色、成都元素、生态持续”的造景理念,成都市花木技术服务中心在人民东路中分绿化带端头、锦悦西路绿地营建了“特色植物”唱主角的生态花卉景观。
据介绍,这些景观在设计上遵循“低碳、自然”的生态种植理念,以中国山水画的形神气韵为创作灵感,巧妙运用适生的乡土植物品种和新优园艺品种,营建出独具蜀韵的拟自然花卉景观。在220平方米的场地上,运用了60余种植物,通过植物本身质感与颜色的差异性搭配、合理的草灌配比、适度的空间组合,形成结构稳定、相得益彰的植物微群落。
成都市花木技术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这些植物中,有30余种贴近此生境的乡土植物品种,如琉璃草、黄水枝、天目地黄、猥实、板蓝、云实、白及、野扇花、毛子角蒿等;还有20余种新优园艺品种,如小手球绣线菊、金叶抱茎蓼、朱顶红、光亮蓝蓟、溲疏“草莓”、喜林草、花葵等。
“为了使景观呈现有机更新,世园会期间还将有计划地更替栽植偏翅唐松草、藏报春、铁筷子、青城细辛、毛茎夜香树、玉芙蓉、花叶紫珠、穗状密蒙花、千禧小花葱等40余种特色植物。”该负责人说,
▲锦悦西路绿地上的“特色植物”
火爆出圈的二环高架月季系新品种
“我们立足本土植物资源禀赋,开展乡土花卉植物引种驯化和种质资源创新。”上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1年,成都市花木技术服务中心创建了以“特色植物研究应用中心”为载体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模式,并联合高校、科研院所,针对四川乡土花卉开展调查和引种收集,先后收集了板蓝、白及、蜡莲绣球、西南绣球、大百合、岷江百合、淫羊藿、小报春、藏报春、青城报春、青城细辛、琉璃草、西南赪桐、全缘叶绿绒蒿、岷江蓝雪花、两头毛、打破碗花花、川赤芍、蜀葵等乡土植物资源数十种。
▲人民东路绿化带上的“特色植物”
中心围绕这些乡土植物,开展引种驯化、扩繁培育和育种创新研究。“其中,与四川农业大学联合研发的小报春新品种‘飞羽’‘瑞雪’‘胭脂蜀’等已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交了新品种权申请,并在城市花卉景观中推广应用,展现出川花植物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应用潜力。”
同时,中心科学引进外地优质的花卉品种,并开展生态适应性观测和适地性栽培研究。该负责人介绍说,中心先后引进了月季、绣球、北美腹水草、大蔓樱草、彩云报春、陕西羽叶报春、安徽羽叶报春等近百种新优特色外来品种,进行生长观测、适地性表现评估和示范栽植。
“其中,筛选出的月季‘柠檬酒’‘粉扇’‘绯扇’‘北京红’等品种应用于二环高架立体美化,一经推出便火爆出圈。”该负责人说,在世园会即将开幕之际,也将向外地来宾再现“空中花廊”的梦幻场景。
▲二环高架上的月季 资料图
正研究发光植物,未来将亮相成都街头
据了解,成都市花木技术服务中心还在城市不同界面开展景观模式的创新性研究和实践。比如在耐阴系列场景示范方面,中心在林下、高架桥下等光照不充足的城市空间,利用耐阴植物赪桐、野扇花、板蓝、红盖鳞毛蕨等进行生态性组合配置,形成低维护可持续的阴地植物景观;在乡土系列场景示范方面,中心在二环高架、天府广场、三环路及公园块状绿地,运用抗性强的乡土特色植物小报春、白及、板蓝等开展由点及面的多元化场景配置栽植。
“花卉+科技”,也是研究的重点方向。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应用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设计构建了一条包含黑暗诱导表达系统、蓝色和绿色发光基因以及多植物转化系统的发光人工染色体,首次突破了超大型载体的拼接和组装技术。“这项研究将为培育创制稳定发光、发光颜色多样、发光时间可控的都市发光观赏植物奠定基础,也为推进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的科学基础。”
红星新闻记者 彭惊
图片由成都市花木技术服务中心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