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罗石芊 李佳雨 成渝双城记,巴蜀一家亲。 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1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更是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列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 川渝携手前进,奋勇同行,发展动力强劲,逐渐成为近年来我国区域发展的一大亮点。今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提出的第五年。新征程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如何绘就新篇章? 3月1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四川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活动。活动上,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政府副省长郑备,用3个“新”对四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同时,从科技创新、资源供给、开放竞争、生态环境等4个方面给出新的发展方向。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政府副省长郑备。李佳雨摄 “4年多来,四川牢记嘱托,坚持以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与重庆相互赋能、相向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郑备表示,她用3个“新”总结了四年来的成效。 “第一个‘新’就是经济发展‘量质齐增’实现新跃升。”去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经济总量突破了8万亿,4年时间迈上两个万亿级台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突破万亿规模。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加快建设,一批“国之重器”持续产出重大创新成果,高质量发展动能强劲。 “第二个‘新’就是改革开放‘蓄势赋能’取得新突破。”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不断探索新经验、18条举措在全国进行推广,西部陆海新通道连通了120个国家(地区),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车次占全国的30%。 “第三个‘新’是公共服务‘可感可及’有了新变化。”311项“川渝通办”事项、43项便捷生活行动都全部落地。长江、嘉陵江等“六江”生态廊道加快建设。“川渝两地干部群众感恩奋进,正全力以赴将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一项一项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郑备说,今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第五个年头,四川将与重庆一道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断地走深走实,奋力打造“两高地两基地一屏障”。 “聚焦建设西部地区创新高地,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郑备提出,要充分发挥四川科教大省的优势,全力服务国家实验室建设,强化川藏铁路、高端航空装备等国家级平台创新策源功能,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开展人工智能等重大科技专项,加快产出更多颠覆性、前沿性的科技创新成果,并及时应用到具体的产业和产业链上。 同时,还要实施产业创新工程,促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型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协同重庆打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世界级产业集群,因地制宜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在资源供应方面,郑备指出,要聚焦打造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的战略基地,提升粮食和能源资源生产供应能力。“我们将立足农业、清洁能源、矿产资源的独特禀赋,加快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推动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提速实施电源电网规划等重大项目,提高钒钛、稀土、锂、钾等战略性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水平,更好地服务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 去年,成都成功举办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们来到成都,真切感受这座现代、新潮、开放、包容的城市。四川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郑备提出,下一步要聚焦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统筹加强大通道大平台大枢纽的建设。 “我们将认真落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办好科技交流大会,强化西部地区开放门户枢纽功能,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提升中欧班列的运营水平,开展自贸试验区对标领航行动和产业引领工程,发挥清洁能源大省的优势,提升绿色低碳产业国际竞争力,更好地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所关注的一部分。“聚焦筑牢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屏障,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郑备表示,四川将持续做好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积极创建若尔盖国家公园,加快重点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让绿色成为“双圈”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