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在四川报业博物馆,我们看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5 09: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川观新闻记者 成博 郑志浩 摄影 何海洋 杨树 赵增兴

四川博物馆家庭再添新成员!2月20日,四川报业博物馆开馆。

四川报业博物馆坐落在成都历史悠久的锦江文化街区,由一座老建筑“焕新”而来,总建筑面积1896.54平方米。馆内综合设置常设展览和临时展览,向公众展示四川报业从“铅与火”到“光与电”,“数与网”到“智与云”的发展变迁路径。

四川报业博物馆。

走进四川报业博物馆,观众能够看到什么?哪些珍贵藏品值得关注?这些来自历史中的报纸又在向我们讲述什么?记者走进四川报业博物馆,透过丰富藏品,探寻这座博物馆的看点与亮点。

报博馆内部什么样?

主题展+临展厅展现四川报业史

2月20日,嘉宾和观众在参观四川报业博物馆。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四川报业博物馆展厅共三层,分为四川报业发展主题展、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题展两大展厅和临展区,首批展示了四川报业发展的相关文献资料、影像资料、采编用具、印刷设施设备等360多件。

四川报业博物馆展出的《四川日报》最后一期铅印用活字版。

记者的参观从第三层开始,首先看到的是“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题展”。该部分展览展现了1952年9月1日创刊以来,《四川日报》及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旗下报刊在不同历史时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采编的重点报道、产品,体现报人与党同心、与人民同行的使命担当。

二层展厅为四川报业发展主题展,透过“溯本求源”“浴火重生”两个单元,追溯中国、四川报业的历史起源,展示各市州党委机关报和都市报、行业报等百花齐放的盛况,特别展示了四川报业从传统纸媒到现代全媒体转型发展、融合发展之路。

开馆当日,由四川日报报业集团、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烟火巴蜀——C视觉影像数据库典藏影像展”在一层临展厅举办。影像展共选用来自四川和重庆的新老照片53幅,形象化、艺术化呈现巴蜀儿女的日常生活,定格人生百态,见证巴蜀情深。

博物馆临展“烟火巴蜀——C视觉影像数据库典藏影像展”

与时代同频共振

看新闻报道中的奋进四川

报纸记录时代。从一件件展品中,看到的是70余年来四川的铿锵步履,看见的是四川的奋进与荣光、梦想与追求。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川藏公路建成通车、宝成铁路通车、成昆铁路建设……那时的四川新闻人,用他们手中的纸、笔、相机,积极记录着四川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探索与取得的成就。

《四川日报》老记者曾经使用过的记者证、采访本和工作手册。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川人敢为天下先,川报敢为先者呼。四川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之一,1979年2月20日的《四川日报》刊发了肯定广汉金鱼公社包产到组做法的文章,并配发短评《不要忌讳一个“包“字》,推动了四川乃至中国农村改革的进程。

坚定人民立场,发现典型人物,以典型人物激励干部群众。“七一勋章”获得者柴云振,是一位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浴血奋战的一级战斗英雄,曾经长时间隐姓埋名。1984年9月12日,《四川日报》发布《寻战斗英雄柴云振》启事,英雄柴云振重回大众视野。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推进高质量发展,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迈进。十多年来,四川地区生产总值从2万亿元跃升到6万亿元,每上一个万亿台阶,四川日报都用一个整版庄重记录。脱贫攻坚、科技创新、文化强省建设,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大熊猫情缘、三星堆……一篇篇报道,一个个镜头,串联起四川波澜壮阔的奋进历程。

四川日报记者使用这台哈苏H4D数码相机航拍记录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美好新家园。

为抗战与革命鼓与呼

看四川报业史上的红色印记

近代四川的风云激荡,与民族、国家的历史息息相关、同频共振。创刊于1918年7月的《川报》,最先刊发了王光祈从北京发出的“五四”运动消息专电,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在成都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1921年2月,马克思主义在渝传播的阵地《新蜀报》创刊,以“输入新文化,交流新知识”为宗旨,推动巴蜀儿女观念革新;1922年2月7日,四川第一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刊物《人声》创刊,马克思主义信仰在这片土地上星火燎原;有“红军第一报”之称的《红星》报长征专号,有约一半的期数是在四川境内出版的。

抗日战争开始后,四川的报纸数量极大增长,这一阶段的报道主题集中于为抗战呐喊。值得一看的是,这里还陈列了来自四川省图书馆一份民国时期的《四川日报》。该报1936年创刊于重庆,1937年迁至成都,中国共产党曾派党员到该报成立秘密支部。这份《四川日报》发表大量赞扬中共抗日主张、揭发日寇侵华罪行、宣传我军民英勇抗战以及后方的救亡活动的文章,受到社会各界人士欢迎。

卢沟桥事变后,四川的抗战报刊纷纷创刊。1937年7月,《抗敌要闻》创刊;8月,《南充民众日报》《国难三日刊》创刊;9月,《星芒周报》《救亡周刊》创办……经过岁月的磨砺,纸张已经褪色,但其中的红色基因与革命理想不会消散。

见证报业百花齐放

看70年来四川报业沿革

创刊号是报刊的总第一期,是报刊社奉献给读者的见面礼,也是每一份报刊的“出生证明”。走进四川报业博物馆,最不容错过的就是这里收藏的众多四川本地报纸、杂志的创刊号。

比如《四川日报》创刊号。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撤销川东人民行政公署、川南人民行政公署、川西人民行政公署、川北人民行政公署,恢复四川省建制。当年9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行使职权。同一天,由《川西日报》《川东报》《川南日报》《川北日报》合而为一的《四川日报》创刊。从那以后的70余年里,《四川日报》始终与四川的发展、建设相伴随,书写奋进四川的豪迈故事。

展厅中全面集合了四川21个市(州)的市(州)委机关报创刊号。在整整一面墙壁上,从创刊于1951年3月的中共自贡市委机关报《新自贡报》(后更名为《自贡日报》),到创刊于1999年1月的《资阳时报》(后更名为《资阳日报》),21个市州的发展面貌、生产生活经由报纸被记录、被传播、被留存,成为了解四川发展变迁的珍贵一手材料。

发端于上世纪90年代的都市报以面向市民、贴近生活的理念办报,在一二十年间形成蓬勃声势。而四川,正是中国第一份都市报的诞生地。1995年1月,《华西都市报》诞生,迅速风靡巴蜀市井,开创中国报业的“都市报时代”,2000年前后,成都报业市场一度有《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天府早报》《成都晚报》等七种定位相似的都市类报纸,丰富了市民读者的精神生活。

感受蓬勃生命力

看传媒创新与行业未来

报纸的生命力如何延续?传媒的未来在哪里?

随着报业进入智媒体时代,基于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新应用而形成的新闻生产和报道方式层出不穷。2017年,四川日报在全国推出AR动新闻,看图片就像看“微电影”;2018年1月,“川报号”直升机首飞,这是西部第一台具有空中全媒体直播能力的新闻采编用直升机;C视觉影像数据库;川观数字记者……全新的技术手段赋予传媒全新的表现力。

当然,面向未来的传媒,不仅仅是新闻信息的集散地,更是一个以开放共享的姿态,融入当地精神文化生活的文化地标。

据了解,报博馆已与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上海韬奋纪念馆、范长江纪念馆等新闻出版专业博物馆达成了馆际交流合作协议,与四川省图书馆、成都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等文博单位结成了文化共建单位,与四川大学、省社会科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共青团四川省委等高校院所、群团组织携手打造传媒研学平台。

伴随着与国内更多新闻出版行业博物馆学术交流合作的展开,一个以传媒为核心的“朋友圈”必将发展成一个富有活力的研究圈、学术圈、文化圈,为我省文化生活带来新可能。


编辑:杜馥利

校对:罗玉龙 李祺

责编:赵晓梦 赖永强

审核:姜明

来源:川观新闻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