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在这片土地上
当我们聊起幸福
聊的不仅是悠远流转的千年时光
也是人来人往的春熙路、微醺的玉林小酒馆、信步闲适的府南河
更是灯火不熄里奋力擘画的科创高地、雪山下公园城市的未来
在这里
多元性已成兼容并包的缩影
慢节奏就是安逸生活的表达
加速度则为发展动能的注脚
而幸福
便不再只是字里行间的宏大叙事
更是千家万户的真情实感 是市井街巷里的烟火人间
2024年,四川新闻网推出特别策划《市井里的万千气象》。带您走街串巷,去聆听街巷里的烟火故事,破解幸福城市的养成密码,读懂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社区,一起体验并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成都1月15日讯(记者 许雨珂 夏婉琳 摄影报道)老房子、老邻居、老生活......曾经,我国大中型国有企业中“工厂办社会”是一个普遍而别具特色的现象,成都成华区二仙桥下涧槽社区就曾是原成都机车车辆厂(下简称为“机车厂”)生活区。
下涧槽社区
它始建于1951年,是一个典型的大型国有企业老旧生活区,“机车人”塑造的“机车文化”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但经过几十年的岁月侵蚀,违搭乱建、建筑破旧、环境脏乱等问题曾深深困扰着这里的居民。
老旧小区如何在“换新”的同时,保留“机车记忆”。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去寻找答案。
改造前的房屋(社区供图)
1951:初见
机车厂家属区始建于1951年,社区面积约0.72平方公里,相当于比100个足球场还大。
下个月即将年满70岁的林凤芝,已经在这个“小社会”生活了67年。“我记忆中,最开始搬来时周围全部都是平房,几栋楼就围一圈墙。所以我小时候就觉得‘五坪小区’的‘坪’是平房的意思。”
林凤芝向记者介绍曾经的居住环境
“印象里,很多人口多的住户都有自己家搭的‘小偏偏’。”林凤芝口中的“小偏偏”,就是曾经随处可见的私搭乱建、楼群周边孵化的若干棚户。“自己楼下有空地就搭出来当厨房,用来喂鸡、喂狗,挨着街边就是卖烧烤的、收废品的、摆摊修鞋配钥匙的......尤其是下雨天,出门买个菜回来,裤腿都是半截泥巴。”
一直到社区改造前,居民们的公共空间都受到严重挤压,使人有种无形的压迫感。小贩的叫卖声、烧烤的烟熏味、争吵、谈笑与垃圾杂物气味等混杂在一起。
“小区里的电线架在空中像蜘蛛网一样,供电高峰的时候会跳闸,供水还需要分时加压。这种生活环境导致很多年轻人就算是贴钱,也要在其他地方去租房。听说要改造的时候,我没抱太大的希望。”林凤芝说。
2017:蜕变
2017年,下涧槽社区启动了“有机更新”改造,昔日的破旧院落与社区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住的这栋楼,08年地震的时候,外墙的渣渣灰灰掉个不停,过后经常补修,还是破破烂烂的。社区‘三供一业’改造之后,不管是室外还是室内,就跟新房子一样了,还是很惊喜的。”林凤芝告诉记者,“三供一业”就是供水、供电、供热和物业管理,自己也是在院落更新的时候知道的这个名词。
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保留文化印记和集体记忆,是贯穿于下涧槽社区改造思路的最重要一点。在改造过程中,既要去掉“老旧”和“脏乱差”,又要留住“机车记忆”。
社区中随处可见机车元素
在下涧槽社区的改造中,政府与企业共同发力。社区还聘请专业人士对改造提出了设计方案,也广泛征求了居民的意见,几方的共同努力下,经过1年多的时间,下涧槽社区的“机车文化家园”改造完成。
“家属区里,道路被扩宽、整平,单元间的隔离墙也都拆掉了,楼间的小路都比以前整齐多了,路两边绿树成荫。”林凤芝向记者说,原来密布在空中的蛛网般的电线全部埋入地下,社区里设计了多处机车及机车零部件用于景观和装饰。漆黑的机车、动车组的绘画、机车的涂鸦......机车上的零配件及路徽则更是随处可见。
2024:新生
林凤芝的发小林素蓉在机车厂生活区也住了近50年,作为下涧槽社区文艺团团长的她,更注重退休后的文化生活。
最为老一辈机车厂人津津乐道的厂区娱乐场所,非灯光球场莫属。这块“自家”的篮球场修建于1979年,作为由机车厂的工程师自行设计、工人们自己修建的活动场所,它是特定历史时期产业工人的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如今也成为工业文明的重要遗存。
灯光球场被列入成都市第九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而保留下来,与其附近的文化大楼一并改造,形成一个有机综合性“院坝式”整体。环绕着球场圆形看台,座椅整齐排列,铁栏杆重新刷上了光亮的油漆。民族舞、太极拳、歌咏比赛......重新改造后,灯光球场每天都有活动。
在灯光球场打太极的居民
“灯光球场是真的大变样了,又可以演出活动,也可以运动比赛。”林素蓉笑着说,社区的文艺团跳舞、唱歌、朗诵排练都是在这里进行。曾满载了机车厂人们欢声笑语的灯光球场,以崭新的面貌再次承担起文化服务的使命,迎接着更多人的到来。
下涧槽社区党委书记林德告诉记者,改造后的这几年,通过聚焦资源嵌入和多元融入社区还打造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发展治理支持中心,并引入多家专业社会组织,形成了集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社区生活服务于一体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下涧槽社区实现了从一个企业老旧生活区到“公园社区”的蝶变”。
“三供改造很有方,拆除小区隔离墙。通行便利易走访,私搭乱建没了样,通信电缆地下藏。机车文化四处彰,标志元素融各方,老旧小区变了样,环境优美人向往!”林素蓉在自己原创快板作品《话社区》里唱道。
【记者手记】
从1951到2024,70多年的日子就在下涧槽社区慢慢地流淌。
在这里,旧时光的火车头、机车雕塑与我不期而遇,让人不免想到,在曾经的岁月,那一辆辆机车载满的是生活在那时的人们最纯真的快乐。
在这里,居住了六七十年的老社区居民与我擦肩而过,让我不禁感慨,纵使周围高楼林立,也难舍这里旧时回忆。
在这里,灯光球场时不时传来的欢声笑语,孃孃们唱起快板歌,更是让我确信,他们共同守护的不仅是旧时记忆,还有那个叫做“家园”的地方。
出品人:方埜
总监制:雷和斌
策划:戴璐岭
视频拍摄/剪辑:夏婉琳
美编:何如冰
特别鸣谢:下涧槽社区
记者:许雨珂 夏婉琳
编辑:刘亚宇
来源:四川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