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23年,生活在川渝两地的人们,总能感受到双城经济圈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看交通,“成自宜”高铁正式开通,以350公里的时速串起成都都市圈和川南经济区。成渝中线、渝西、渝万、成达万高铁也全面开工建设,两地的高铁已迎来大规模“爆发”。
看产业,在四川宜宾,长安汽车与宁德时代、深蓝汽车共同合资成立的时代长安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正式迎来首款标准电芯产品下线,是川渝汽车产业深化合作的重要成果。
看公共服务,实施“川渝合作·职等您来”线上招聘活动,发布岗位175万个,携手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以更大空间尺度看国家区域经济格局,成渝地区作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特征初显,与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形成东西南北四极牵引之势。
在书写腾飞轨迹的历史年轮上,总有一些高光时刻会被永远定格。
时间回到4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出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自此,重庆市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市委“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四川省将其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的总牵引,两地携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并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去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次通报推广双城经济圈建设跨区域协作的包括建立重大项目联合调度服务机制、共建联合招商机制、统一运营中欧班列(成渝)品牌等方面的18条创新举措,印发各省区市借鉴。
去年前三季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达5.9万亿元,同比增长6.2%,占全国比重6.5%、较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
四年时间,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向纵深推进,两地各层级开始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协作、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进行对接洽谈签约合作,其密度,合作范围、数量也在逐年递增。如今行走在川渝各地,热火朝天的项目建设现场、满负荷运转的企业车间、川流不息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便捷的“双城生活”……一个个鲜活的场景,在经济承压运行的当下实属不易,这一切来自三个方面的变化。
主动性更强了!以重大项目建设为例,自2020年以来,已滚动实施重大项目31个、67个、160个、248个,其项目个数和投资逐年增长,其中今年实施的248个项目,截至去年11月底已完成投资3709.7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107.7%,提前超额完成年度任务。这从侧面反映出川渝各级各部门不断深化对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意义、目标、定位的理解把握,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的意识更加强烈了。认识深一层,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就更进一步。
协同联动更顺了!最新数据显示,两地共同实施交通通信、户口迁移、就业社保等两批次43项便捷生活行动举措,目前所列事项均已全部实现。例如完成成渝高铁提质改造,实现成渝双核间1小时高铁通达、日均开行列车125对。就业、社保、人才等领域32项区域标准化协同试点事项实现川渝同标办理。此外311项“川渝通办”政务服务事项办件量突破1500万件次。两地群众在公共服务领域越来越多的“跨域无感”体验,也能说明了一些痛点堵点正在逐步被解决,表明了其协同联动的机制变得更加高效、畅通与便利。
自信心更足了!2023年12月28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第八次会议在绵阳召开。自2020年以来,川渝两地每年召开2次党政联席会已成为常态,会议主题从强化中心城市的带动到推动成渝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再到此次川渝两省市共推新型工业化,无一不是在落实国家部署要求,而这种从最开始就坚持高位推动、一体谋划的工作格局,自上而下的鼓舞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让一个个重大问题找到了协调解决的方向。
2020年也被人们称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元年,它标志着川渝两地正式步入了以国家战略引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有人说,稳固的友情需要双方用心经营,只有经过磨合,相处才会变得默契。
今天的川渝,就是一对有着深厚交情的兄弟,对未来共同的期许,对责任共同的担当,对干事创业共同的热情,让彼此走到了一起……四年时间,兄弟俩精诚合作,其利断金。双城经济圈建设已从最开始的“试验田”逐步迈入了如今的“样板间”,它正承载着川渝两地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越来越多的期望与想象。
重大战略的机遇不容错失,已成为了两地人民的共识,相信未来两地将进一步打破制度壁垒、疏通政策瓶颈,只有当有形的“梗阻”被打通,无形的“高墙”被推倒,双城经济圈才能真正实现由大到强、辐射带动全国的转变。
编辑:谢能
责编:陶忻玥
校对:朱传红
审核:杨迪
来源:四川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