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评论员 刘志杰
两会期间获悉的一系列可喜成绩令人振奋:2023年,我省GDP增速6%,经济总量迈上6万亿台阶;具体到地区,除了“压舱石”成都,绵阳成为省内GDP率先突破4000亿的地级市,宜宾、德阳也分别站上了3800亿、3000亿台阶,省域经济副中心挖掘出新的增长动能。“经济大省挑大梁”,“经济大市”也展现了担当。
“挑大梁”意味着什么?会场内外,来自各地的代表委员们就展现了这种自信坚定的精气神,会上纷纷务实建言,会下互相分享收获、细数不易。正可谓,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无论是宏观的经济增长、结构调整,还是微观的一个项目的推进、一村产业的发展,只有经历过、努力过,才知道这些成绩背后需要多少付出。但这份经历也进一步印证——不畏难、不退缩,向高质量发展坚定前行,一定有收获。
2023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我省经济恢复承压明显,发展和民生任务繁重,灾害事故时有袭扰,各市州各领域能够取得这些成绩,也必然十分不易。成都坚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成功举办大运会,持续抓项目、促消费;绵阳实施科技立市,新增省级创新平台22个;宜宾向“数字经济、新能源双轮驱动转换”;德阳启动中国装备科技城建设,集中攻克一批核心技术……可以看到,经济大市都在扬长补短、主动破圈。事实证明,2023年,稳增长压力越大,越是要迎难而上,保持调结构定力、向质量要效益,越能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
两会近尾声,2024年怎么干,相信各市州都已经有了大致方向。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进一步增强信心和底气,拿出迎难而上的勇气,提高化危为机的能力。越是艰险越向前,不怕解难题,才能在一次次跨越难关时实现能力破圈、结构破圈、效益破圈,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